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听·见︱未成年人也开始“容貌焦虑”?我们该如何审视“美”
2023-08-12 21:09: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新江苏评论员 苏青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深圳一家三甲医院整形外科医生暑假期间日均劝退3-4名未成年人。该医生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些未成年人并非存在明显的外貌缺陷,而是对自身外貌评判标准过于苛刻,他们不顾父母反对和手术风险,执意选择某种医美项目。

暑期整形热并非新鲜事,多年前就有高中毕业生、大学生趁着假期割双眼皮、开眼角、隆鼻等。近几年来,各种风险提示和专业解读增加了人们对医美整形的了解。然而,未成年整形热仍未降温。除了继续提醒大家医美整形有风险、呼吁规范医美行业发展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弄清“容貌焦虑”的深层原因首当其冲。有心理学家曾给出定义:“容貌焦虑”是一种害怕自己会因为外表而受到负面评价的焦虑情绪。2021年,一项面向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03%的中国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自卑心理、普遍流行的单调审美、过于期待他人认可、攀比心理是导致容貌焦虑的主要原因。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焦虑情绪的蔓延与社会土壤密不可分,想变美的初衷不过是为了迎合当下流行。未成年人年纪尚轻,其社会认知并不全面,明知有风险仍选择医美的行为明显是受不良价值观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他们也是“容貌焦虑”的“受害者”。那么,到底谁在贩卖“容貌焦虑”?有网友表示,越来越多整容网红的和整容明星的出现,让年轻人为容貌所焦虑。而整形美容机构借势推出的“凭学生证可打折”等低价营销,对放大未成年人的焦虑起到了助推作用。

作为被“容貌焦虑”裹挟的人,在改变自己的容貌之前,不妨来冷静思考下何为真正的美。回溯历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特色。从古至今,流行时尚和审美标准都一直在变,“美”没有单一的标准。

“美”,不能让某个行业自行定义,更不能任医美机构、网络平台牵着鼻子走。爱美是天性,但我们应该把“美”的外延再扩展些,让“美”的内涵再丰富些。“美”的考量不应止于颜值,而应包含能力、品质。美好的容颜会老去,独特的人格魅力却能够永远闪光。在易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的影视界,不妨多倡导“德艺双馨”,来冲淡“颜值即正义”的不良价值观,一些企业单位在招聘中也不妨少一些“看脸”的要求,多关注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和内在品质。

无独于偶,今年8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发文提示,青春的底色是多彩绚烂的,各有独特的美丽,别让千篇一律的“人工美”占据了青春的全部色彩。中消协呼吁社会平台及媒体,杜绝输出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坚持传播正向价值,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换一个角度来看,“容貌焦虑”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情绪。当下,很多人面临着学历焦虑、职业焦虑、年龄焦虑、结婚焦虑……这些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外因,也有内因。

减轻焦虑既要改变内心,也要改变环境。呼唤社会各界以更加多元的价值观引导大众正视各种焦虑,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限制别有用心者贩卖焦虑。而我们自己,应努力不因焦虑而内耗,多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并用实际行动实现个人价值,和更好的自己“双向奔赴”。

标签:
责编:苗津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