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苏南一些乡村,不仅有怡人的田园风光,还入驻了连锁书店和品牌民宿,有些民宿价位甚至与城市星级酒店不相上下,但入住率还都不低。村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饭馆,厨师竟是大有来头的米其林大厨,即便菜价不菲,食客也是络绎不绝。在不少人担忧“消费降级”的当下,广阔的乡村却让我们看到了“消费升级”的更多可能。
不只在苏南乡村,放眼望去,“下沉”正在成为消费市场新亮色、新图景,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词之一。比如“五一”期间,县域旅游风生水起,三四线城市电影票房占比接近四成,演唱会市场下沉化趋势明显;再比如,近年来下沉市场新能源汽车潜在客户数量增长超过90%,用户换购选择新能源汽车比例高于一二线城市;还有近来网上热议的“小镇名媛”“县城贵妇”,虽为调侃之语,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下沉市场的“含金量”。在一二线城市消费市场日趋饱和的今天,下沉市场涌动的澎湃活力令人惊喜,如何深入挖掘其间蕴含的巨大潜能,塑造新的消费增长极,值得好好研究。
从一二线城市到县域乃至镇村,“下沉”意味着市场一系列的复杂变化和格局重塑。“下沉市场”不是想当然的“中低端市场”。有数据显示,下沉市场消费者网购品类指数与一二线城市没有显著差别,他们对产品品质的看重,已超过对价格的关注。且由于社交媒体的普及,县城和农村居民越来越“见多识广”,大城小县的消费边界正在消融,过去“城市滞销农村俏销”的场景正在远去。同时,相比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的本地化属性又造就了“洋气与烟火气并存”的消费偏好,盲目复制一二线城市的营销模式也可能会遭遇滑铁卢。这启发我们,要在下沉市场“攻城略地”,必须一手抓“下沉”,一手抓“分级”,抱持长期主义的耐心,深入研究精准“画像”,打造更成熟、更多元、差异化的细分市场,才能创造新的需求、开拓新的空间。
下沉市场不仅不是“中低端”,而且蕴藏着消费升级的更大可能。所谓消费升级,并不仅仅是花更多的钱买更贵的东西,而是消费品质、内涵和体验的再造与升级。一些新技术、新思维、新生活理念在城市追求效率、可广泛复制的商业逻辑下,一时很难推广开来,而在县域或乡村落地后,却往往能够孵化出新的消费业态。比如一些小而美的小众音乐会、开放式咖啡馆、自然教育课堂、养老共享社区等,这些充满个性和创意的供给端“星星之火”,恰好与需求端的消费升级互补耦合。不难想象,量大面广的下沉市场被渐次激活后,将显著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并转化为增长新动能,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超大市场规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优势。打好这张“王牌”,不能忽视下沉市场这片热土。与此同时,下沉市场有特色、有潜能、有创造力,将反向刺激一二线城市消费提质升级,助力相关产业迎风突围。我省县域实力强劲、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应精准定位、谋篇布局、深耕细作,紧抓下沉市场“风口”,优化改善县域及乡村治理水平、消费环境,在“下沉”中挖掘“向上”的能量。(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