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动物园翻红的奥秘值得研究
2024-05-13 14:40: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清明假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日均客流量堪比上海迪士尼乐园”“‘五一’假期前一周,北京动物园搜索热度上涨77%”……近段时间,全国多个动物园一跃成为文旅“顶流”,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参观,由此掀起了一股“zoo walk”热潮。

动物园与游客碰撞出新火花,离不开对新兴文娱消费习惯的精准捕捉。无论是努力打造自家的“动物明星”、吸引网友从线上“围观”到线下“奔现”,还是推出“动物线上云认养”活动,许多动物园主动拥抱互联网、创新宣传方式,高效触达更广泛人群。另外,以动物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关怀视角,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拆掉笼子,给予动物充分的尊重,展现动物自然行为,诸多做法令人眼前一亮,可以说把产品、服务做到了极致化。

“顶流”动物园在吸“睛”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自身经营状况,给动物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而在这些“明星动物园”之外,还有不少地方动物园陷入经营困境。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三分之一的动物园采取过闭园措施,有的长达120天,不少动物园陷入“吸引不来游客—收入减少—条件无法改善—更吸引不来游客”的恶性循环。前几天一家动物园以“熊猫犬”为噱头开展经营背后,也暴露出其对发展困境的无奈。一边是人气爆棚,一边是门可罗雀,动物园发展如何摆脱“冰火两重天”窘况,值得探究和思考。

其实,动物园的发展和转型,折射出关于人与动物的认知命题。动物园从诞生到现在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也是一个人类如何认识、对待动物的发展过程。最初,动物园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那些难以接触到的生物的好奇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这种动物园发展之路逐渐凸显弊端。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参观笼子里的动物”,而是希望让动物园回归原生态,变成动物的家园乃至乐园,“人去动物家做客”正成为当下越来越受推崇的理念。这也意味着,动物园在管理理念上要真正以动物为本,才能达成与人们的共鸣。

与此同时,还需要创新的思维。无论是探索网络营销还是丰富娱乐功能,都是动物园经营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创新思维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动物园,增强口碑传播力。当然,创新思维不是一味玩噱头,还是要立足深挖动物保护文化,开发文创产品、衍生产品,拉长产业链,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动物园是人们了解自然、感受生态文明的窗口,随着全社会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期待越来越多的动物园能够在求新求变中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魏晓敏)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