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把握好“明底线”与“留空间”的辩证法
2023-12-29 10:2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最近听说这样一件事:常州某地发现一个前景不错的新型功率半导体项目,准备在建设用地、人才计划、申报科技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但有招商的同志担心,功率半导体技术难度大、产品试用期长、投资回报慢,项目引进来、政策兑现后一旦项目半途夭折了,责任谁负?为打消招商人员的顾虑,当地专门出台有关文件,既“明底线”,又“留空间”,终于让项目成功落地,最终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数字时代,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日新月异,如何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把握好“明底线”与“留空间”的辩证法,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尤显重要。比如,以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充电宝为代表,这几年共享经济发展很快,在监管上如何“明底线”、如何“留空间”,恐怕需要既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敢,又有“让子弹飞一会”的耐心。再如,这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很快,处理好“明底线”与“留空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就很有可能迸发出强大创新活力,反之,则难逃“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宿命。又如,这几年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很快,但这一领域也存在一些未知的风险,如果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从法律、政策层面做一些准备,为创新探索既“明底线”又“留空间”,无疑将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企业和产业发展如此,地方发展也是一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既要发挥好顶层设计与宏观统筹的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不待扬鞭自奋蹄,“能多干就多干一些”。这就需要把握“明底线”与“留空间”的辩证法,在坚守安全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的前提下,为地方创新探索留出必要的回旋余地和操作空间。比如,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出台并落实精准审慎问责、失实检举控告澄清等政策措施,保护企业、地方创新探索的积极性;按照“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营造宽容包容的社会氛围,为先行先试者留足试错与探索的空间,让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迸发等等。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这是江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之钥”。改革就意味着探索,探索就意味着难免要“交学费”,难免遇到风雨和沟坎。但是,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提高和增进百姓福祉的,即便探索中出现一些偏差和失误,我们也应该理解和包容,以实事求是的作风认真处理,科学精准审慎问责。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江苏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创造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的成绩。现在,江苏正按照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扛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责任,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前行路上,无论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双碳”试点等具体工作,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点工作,都需要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都要既划好底线,又明确高线,既设定目标,又留足空间。

最近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避免简单套用老办法来对待新事物,特别强调,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很快,而其发展往往“未知大于已知”,“要持续关注、深化研究,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厘清边界、把握好度,既为企业和基层发展明确底线,又为探索创新留足空间”。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在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中把握好“明底线”与“留空间”的关系,有利于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江 东)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