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至,从农村到城市,人们采粽叶、包粽子、吃粽子,家家户户飘着粽叶的清香。作为端午节的标配,粽子虽小,却贯穿古今,展现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美好,承载着大家心中浓厚的民族认同感。
相传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已出现,主要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才成为端午节庆食物。虽然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很多,但端午节的主要民俗活动大都与纪念屈原相关。在屈原的家乡湖北秭归,人们会将粽子做成三角形,纪念屈原有棱有角的一生。粽子里一定要放的那颗红枣,蕴含着屈原的一颗忠心,也寓意后人要像他一样忠于祖国。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爱国忧民,后被佞臣所害,传说于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千百年来,汨罗江边,江水悠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前进。龙舟竞渡,表达着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缕缕粽香,氤氲着浓郁的家国思绪。
历经千年洗礼、从历史长河中走出来的粽子,种类愈加繁多,口味更加丰富,成为传承中华民族食文化的重要载体,走出国门、飘香海外。南美洲秘鲁的亚马孙地区,有种当地美食叫“胡安尼”,外形、食材、做法与中国粽子如出一辙。泰国的华人华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过“芭掌节”,最具代表性的庆祝活动就是祭拜祖先和吃粽子。目前,中国粽子出口市场覆盖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根五彩绳,两片箬竹叶,让海内外中华儿女一解乡愁,也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近年来,每逢端午,各地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从社区组织的居民包粽子比赛,到景区、传统文化基地开展的青少年端午研学实践,再到多地举办的端午诗会、龙舟大赛等,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各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并把祭祀对象从古人先贤扩展到国家先烈,礼敬先人、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更加多元、历久弥新。不少地方利用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打造“红色思政课堂”,厚植新时代青年爱国情怀、塑造新时代青年思想品格,推动节日文化活动千姿百态、精彩纷呈、健康向上,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年心田、发扬光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化是流动的历史,对端午节的最好阐释,就是要将古人的精粹融入今人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在铭记与传承中自信从容前行。(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