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我们迎来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 8500 万残疾人。随着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事业发展,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需求日益增加,他们渴望融入社会,展现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帮扶贫困残疾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让残疾人“精神生活有寄托、融入社会有尊严”,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考题。答好这道题,离不开爱与责任。
关爱残疾人,就要尽可能便利残疾人,缩小其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比如,在即将到来的第33次全国助残日之际,开普云推出手语数字人服务,突破性地解决了听障人群对于线上及线下场景中手语翻译服务的需求;又如,2023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将于5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举办……科技进步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为残疾人家属带来了福音,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融入社会生活、实现个人价值的可能。
行胜于言,质胜于华。近日,中国残联联合教育部、工信部、民政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从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等多方面提出要求。5月20日上午,江苏省残联在镇江举办“全国助残日”主题宣传暨“茉莉芬芳情暖江苏”社会助残服务项目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全省63个社会助残服务项目。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到扶残助残活动之中,用爱与希望帮助残疾人点亮了幸福生活梦想。
命运不可能选择,但面对命运的态度可以选择。在2023年3月举行的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脑瘫青年罗旭获得冠军;双手手腕先天畸形无法伸直的廖竹生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红纲村,青年农民王道中身残志坚,依靠养殖发家致富……他们的故事,既让我们感受到个人奋斗的自强信念,也看到了残疾人出彩的广阔舞台。广大残疾人要从这些自强模范身上汲取力量,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梦想。
有爱就能“无碍”,奋斗就能成就未来。让我们一起行动,传递爱心,关爱残疾人,共同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让每一个残缺的生命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