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雪糕20元,两个桃子92元,50g话梅128元……近期,各类“价格刺客”登上热搜。由于标价不清或不同品类混放,平日不起眼的零食却在结账时被告知高价。这类商品被调侃为刺伤钱包的“刺客”,不少网友直呼“不敢去商场”。
一件商品,且不说贵贱,明码标价是对顾客起码的尊重,对高价遮遮掩掩多少显得不够坦荡。中国商人自古以“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为荣,公平交易、诚实待客是最起码的经商之道。“价格刺客”不表示价格、这波操作显然违背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生意经”。
从长远来看,以“价格刺客”赚取高额利润之举并非长久之计。这位“刺客”刺伤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品牌与口碑,对部分消费者造成的“心理伤害”,最终必将反噬商家自己,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从整个市场环境看,若“刺客”霸占市场,也会助长摒弃诚信、利益至上的不良风气,扰乱市场秩序。
眼下,全国各地正多措并举刺激消费,期待通过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复苏。试问,若没有安全的消费环境,何来持续上涨的消费热情?“价格刺客”带给消费者的“刺痛”不容忽视。
为“劝退”各类“刺客”,不少地市的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展相关走访调查,并对相关商超进行监督指导。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也明确,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规定》已于7月1日起施行,一场捉拿“价格刺客”的保障消费者权益行动已经开展。
法规的生命在于实施。期待各地监管部门、执法部门能严格贯彻落实《规定》,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要注意奖惩结合,用有效监管和诚信宣传促进行业自律。
交易呼唤公平,每个消费者都有权利享受这公平,也有权利拒绝不公。作为商家,更应将目光放长远,以法规为准绳作好自我约束,因为诚信永远是一把高悬头顶之剑。只有营造更透明、友好的市场环境,消费信心才能进一步树起来,商户的钱包才能鼓起来,市场才能进一步活起来,内需才能进一步拉起来。(苑青青 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