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风吹稻田,声尤在耳。袁老的一生,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卓越贡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食,自古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也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正因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国家和人民才可以牢牢拎稳“粮袋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不断发展农业、严守耕地红线、守牢民生底线,才能确保不出现缺粮断粮现象。因此,必须从思想和意识上不断巩固,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守护粮食安全的同时,我们还需清楚地认识,从吃饱到吃好,应努力匹配人们日益升级的消费结构需求。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想要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发展技术,基础则在良田。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从技术层面来说,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逐步形成,各国都在抢占科技制高点。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迫在眉睫。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样也少不了节约粮食。要在养成“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习惯上下功夫。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将节约粮食内化成行为准则,将避免铺张浪费转变为实际行动,让勤俭节约之风在社会盛行。(黄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