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自然资源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球滨海论坛活动分会场,全球首个湿地主题国际摄影大赛—“盐城黄海湿地国际摄影大赛”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大赛于2020年12月30日启动,旨在通过“影像+高铁”的力量,推动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传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扬子晚报 1月10日)
当疾驰的高铁驶过美丽的滩涂,当自然风光交织着钢铁的光影,高铁列车将四面八方的旅客引入湿地滩涂,“高铁+生态+影像”的有机联合成为了呼吁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环境、传播生态文明的最美声音。
此次活动立足于提升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品牌,传播自然遗产之美,通过镜头的直观记录和高铁直达盐城的出行实践,让热爱自然、热衷生态保护的人们感受到了盐城黄海湿地的独特魅力。窥一斑而见全豹,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用镜头记录下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中国图景,高铁的建设也越来越倡导与万物和谐相处,与生态交相呼应。
早在2019年,长三角铁路便贯彻国家生态文明治理理念,6334公里宜林铁路地段已绿化5446公里,绿化率高达86%,实现了“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美好愿景;连通安徽浙江两个旅游大省的杭黄铁路,不仅串起了名城、名湖、名江、名山,而且充分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高铁沿线的城市与居民在参与生态保护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收获了“绿色红利”;去年底开通的中老铁路位于我国境内的野象谷站,通过延长隧道、以桥代路、设置隔离栅栏和声光屏障等措施,将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打造美丽生态景观的同时,构筑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诸如此类生态为先的高铁建设工程不剩枚举,其共同宗旨就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文明相互融合,为中国打造真正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铁路。
今天,高速铁路上穿梭飞驰的复兴号如同穿越苍穹的利剑,在奇山秀水间描绘出一道道新的风景线。从冰雪覆盖的高寒地带到热带雨林海岛,从沿海发达城市到高原沙漠戈壁的美丽景色,高铁在不同季节穿越繁华都市、驰骋田野山间波澜壮阔的场景,描摹出一幅幅崭新的生态画卷,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高铁已不仅仅是日常的交通工具,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它肩负着促进社会经济繁荣、改善人民出行方式的重任,它将生态环保理念厚植于建设运营过程的每一帧、每一秒,它让亿万旅客享受着快捷舒适绿色的旅行生活,为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持续贡献着高铁力量!
一站又一站,一程又一程。银龙穿梭神州,与万物同生,与自然同在。
透过高铁内外的镜头,人们看到的不只是祖国的壮美河山,也是环境改善的勃勃生机、政通人和的气象万千,更是感受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奇妙旅程!(孙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