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发力数字化要讲实效
2021-11-10 10: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数字化、智能化,正成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关键词。各地政府发力“数字化基建”,可谓各显神通。不过,在一波接一波的“APP热”“大数据热”过后,也有不少基层干部抱怨“繁琐的数字化让大家更累了”“一个手机装十几个政务APP,手机都累了”。

政府发力“数字化基建”,有利于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和民意渠道畅通,但也有不少部门和单位一哄而上、竞相比拼,有的某个单项活动就建个客户端,有的村子里村务公开也要上马APP,有的则开发针对老年人的助餐服务平台——许多老年人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怎么可能玩转APP?

“数字化基建”投入不菲。有些政务类APP的开发成本加上后续的维护、管理等费用,往往要花费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此外,基层本就人力紧缺,不合理的政务平台也容易对基层形成“数字枷锁”,因为,政务新媒体建好了,就得有人运营,否则就成了装点门面的工程。“数字化基建”虚火过旺,由此造成的浪费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各级政府都在“过紧日子”、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当下,更是如此。

“数字化基建”虚火过旺,有些是因为相关领导干部理解不够到位,将政务类APP、公众号当作装点基层政务数字化的技术道具,错把“数字化”这个手段当成目的。当然,这背后也有考核机制不合理的原因:曾有新闻报道称山西某地方政府为推广农村电商摊派指标,19天安装7万个农村淘宝APP。为了完成这些指标,不少地方层层分解任务,有的单位和个人甚至直接花钱刷“数据”。还有地方要求公众号的关注量与区域户籍人口数基本等同,这种考核机制,明显不合理。

在基建领域,基础不牢固,质量就堪忧。“数字化基建”也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的用户基础和与之匹配的资源,“数字化基建”的质量必定堪忧,即便是投入巨资建成了,也很可能会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从成本角度考虑,当政务APP等平台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其边际成本就会递减。举个例子,开发一个服务10万人的APP可能需要10万元,但开发一个服务100万人的APP可能也只需10多万元,这就是数字产品的特性。成本之外,从信息获取的角度考虑,滥建政务平台也会造成运营的负担和信息的分散,最后各自为政、各搞一套,也不利于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韩宗峰)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