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大白话教授”走红的启示
2021-07-13 11: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魏晓敏  
1
听新闻

“可不能一直躺平啊!躺得过初一,躺不到十五!”“纯真辟油腻,善良辟邪”……不久前举行的河南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的致辞迅速火出了圈,程民生却表示“自己不过是说了一些大白话”。

“大白话”缘何走红?“大白话”是群众语言的生动“结晶”,可以将复杂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幽默风趣,都是人们所熟识和感兴趣的,自然让人愿意听、愿意传。而且,“大白话”往往也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于平凡中见真章,在现象中透实质,脱离传统的说教姿态,融入自身对人生经验的提炼,在鼓舞人、激励人的同时感动人、打动人,这才引发青年学子的广泛共鸣。

语言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能否讲好“大白话”,是否会运用群众语言,是决定工作做得好不好、到位不到位,群众满意不满意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宣讲政策、解说事项,还是回应热点、调解纠纷,只有把话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才能让群众一听就明白,并赢得理解和支持。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很多领导人都很善于讲“大白话”。比如,毛泽东同志在阐述群众路线时,就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邓小平同志用“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来说明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这样的“大白话”鲜活生动,朴实亲切,群众易懂易记。

但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的词典中没有“大白话”,有的只是看起来“高大上”的官话、套话、虚话。分析其中的原因,有的是不愿讲、不屑讲,认为说了“大白话”就降格了,不符合自己的身份;有的是不会讲,官话说多了,说“大白话”就不习惯,甚至不会说;有的是不敢讲,认为说了“大白话”会让群众以为自己水平不高、知识有限。

话风折射作风。领导干部选择讲什么话、怎么讲话,可以窥见其精神境界和思想态度,能反映出其对人民群众是否真关爱、对事业发展是否真行动。改进话风和作风,关键在一个“真”字,要落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在日常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不妨从话风改起,多讲实话、真话、家常话、知心话。(魏晓敏)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