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上午,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省长吴政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全省高铁运营里程新增1356公里,累计达2215公里,从全国第十四位跃升至第三位,“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
2020被称作江苏铁路爆发之年,“轨道上的江苏”实现重大突破。这一年,沪通铁路、连淮扬镇铁路淮镇段以及盐通铁路相继开通,连徐高铁也将在春节前开通,铁路建设铿锵突进,为江南水乡的江苏串起交通“大动脉”,拉近城市“朋友圈”,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交通支撑。
一条条高铁线,为交通出行摁下“快进键”。沪通铁路通车,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迈进交通新时代;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提前建成开通,挺起纵贯江苏南北的“脊梁骨”,直接受益群众超过2000万人。山高路不远,诗意在身边。搭乘高铁“快车”,南通与上海、苏州、泰州、盐城等城市1小时通达;连云港至镇江只需要一个多小时……越织越密的高铁网,让回家的路更近,速度更快了,串起了“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江苏脉动。
一条条高铁线,为江苏发展注入强动能。进入新发展阶段,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迫切。交通发展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个有力抓手。对于江苏来说,苏北“无路无网”一直是城市发展的短板,也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原因。而今,“轨道上的江苏” 主骨架基本形成,舒适快捷的出行,让苏北苏中苏南地区人民享有了“高铁幸福”,也融入了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三大经济圈”。
一条条高铁线,见证阔步前行的江苏速度。快捷舒适的高铁将江苏经济区域整合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整体。这既是江苏强大经济实力的生动注脚,也是中国铁路科技、中国综合国力的有力彰显。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五峰山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运行速度最快、运行荷载最重的公铁两用悬索桥,一座座“中国桥”在江苏大地上书写下了“中国造”新骄傲,也奏响了“强高富美”江苏新乐章。
“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高铁建设铿锵突进,成绩单背后是“交通强省”的决心和智慧。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明确“一体发展,交通先行”,到《交通强国江苏方案》绘就2020年交通发展新蓝图,到面对交通发展蓝图要“抢”要“快”的一场场硬仗,“交通强省”赋能高质量发展,借力高铁建设,江苏迈出了“争当表率、争作示范、走在前列”的坚实步伐。
今天,“轨道上的江苏”触手可及。2021年,包括北沿江高铁,以及通苏嘉甬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合肥至新沂铁路江苏段四个项目计划开工,“十四五”时期江苏高铁将覆盖90%县区。路路相通,串起江苏发展“加速度”。展望未来,一列列风驰电掣的高铁,必将满载民生幸福,稳稳驶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