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海归女硕士包下两千亩荒山当农民,却被村民当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的新闻最近引发热议。湖南娄底海归女硕士肖源,在国外攻读7年文学专业后,回老家承包2400亩荒山,当上了职业农民。当地农民很不解,借此教育自己的孩子“读书可以学她,但不要学她回乡当农民”。而舆论在纷纷点赞肖源的魄力与见识的同时,对其被当作反面教材表示不满,直言“根深蒂固的偏见该纠偏了”。
拥有海归背景、学历加持,却选择回乡务农,肖源的选择确实与众不同。应该说,这需要追寻个人梦想的笃定,也需要不畏世俗眼光的勇气。尤其是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勇做“新农人”,积极投身农业、农村建设,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新的元素和能量。事实上,肖源并不是个案,此前已有清华硕士景奇放弃几十万年薪,回河南老家养羊,中山大学毕业生张柏铭返乡养鸡;海归女博士石嫣回乡养猪种菜……这些高学历人才正在赋予农民这一职业身份新的价值。
但充分肯定肖源的选择,是否意味着要对把其作为“反面教材”的当地农民予以指责甚而嘲讽呢?务农之辛苦,农民最有发言权,而为人父母,最不愿的就是让孩子再吃自己吃过的苦,这实属人之常情。更重要的是,肖源回乡创业并不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创业靠的不仅是激情,还需要直面现实藩篱的清醒,比如资金从哪里来,市场如何打开,遇到风险怎么办,等等。肖源能在国外攻读7年,一毕业就能承包2400亩荒山,说明其家庭经济实力必然在多数农村家庭之上。此外,她能顺利争取到政府的项目扶持,可能多少会有“海归”光环的作用。当地农民不让孩子学肖源回乡当农民,到底是因为不想学,还是因为不能学、学不来,必有其原因。
如果只把“反面教材”之说当作一种偏见,从道义上予以批判和嘲讽,却无视普通农家子弟回乡创业的种种顾虑和困难,那么肖源、景奇、石嫣这样的年轻人只会成为特例,类似的事情仍然会成为新闻。要想把农民眼中的“反面教材”变成“正面引导”,不能光是空讲大道理、讴歌大情怀,而应当依靠务实可靠的政策托底,引入多方有力的社会帮扶,让立志返乡创业的农家子弟看得到奔头、没有后顾之忧。就像肖源所说,文学里的梦境,与现实是不同的。农村创业不是误入桃花源,没有精打细算的筹谋难成,没有青云好风的扶持也难成。(颜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