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让学生竞赛活动回归办赛初心
2020-07-22 15:4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徒滢 沈伟  
1
听新闻

近期,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某些获奖项目引发社会质疑,带来了不小的争议。为此,教育部紧急下发通知,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管理,要求对以往获奖项目的真实性、独创性进行复核,防止有家长或他人代劳等造假行为,同时强调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加分依据。

事情源于社会各界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个三等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质疑,认为该项目不可能由一个小学生独立选题和完成。之后,大赛组委会迅速反应,经核实该项目存在家长过度参与的情况后取消了奖项。但媒体和网友继续“扒”,又找出一批获奖项目,质疑它们同样有类似问题,学生在其中只是配合角色。这些质疑,恐怕要等到复核结果出炉后才能解答。期盼主办方重视起来,尽快认真复核并公布结果,这不仅关乎大赛的公信力和声誉,也关乎参赛孩子的声誉和更多孩子今后的参赛意愿。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给教育部的紧急通知点个赞,这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和规范,防止比赛变成比资源、拼家长、刷简历另类“赛场”,同时也是督促各类竞赛真正按照举办宗旨进行,起到了以比赛促学习、以比赛促良性竞争的目的。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章程中写到,大赛宗旨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和想象力,发现和培养一批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一项针对学生的竞赛,假设学生在过程中参与少,从选题立项、实验操作到最后成文都由他人代劳,或许学生能了解到一些科学知识,掌握一些实验方法,但肯定起不到激发科学兴趣、丰富想象力的作用,也肯定与举办比赛的初衷背道而驰。进一步说,如果比赛演变为拼背景、比资源就能获奖,那就是完全违背初衷,更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卡住一些关键技术,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西方大国联合起来遏制中国科技发展。这些举动,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核心领域的关键科技必须要靠自己。而这些关键科技无法速成,也没有捷径,必须依靠一代一代科技人才的接续努力。从这点上来说,一些科技类的青少年竞赛应该办得更多、办得更好,而办的更好的前提,就是真正回归举办初心,切切实实培养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挖掘出一批好苗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

(徒滢 沈伟)

标签:
责编:袁中江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