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紫金e评:以防灾减灾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2020-05-11 09: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陆勇毅  
1
听新闻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今年的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能不能以有力举措和机制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衡量的是执政党领导力、检验的是政府执行力、评判的是国家动员力、体现的是民族凝聚力。

防灾减灾,“防”字当头就是预防为先。防灾减灾力量下沉、关口前移,背后更包含着从“救”到“防”的理念转变。比如,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不仅仅是成就了“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更是防灾减灾的“阻沙源”的经典案例;“黄河安澜,国泰民安”,调节水沙关系,加强流域治理,确保大堤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从这些案例中也可窥见,与灾害斗争的每一次进步,围绕的都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得到更多来自大自然的回馈,真正掌握防灾减灾的主动权。

防灾减灾,“减”字随后就要实干铺底。防灾减灾救灾,不一定是与灾害面对面“肉搏”,更多时候表现为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和管理,表现为对知识经验、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在综合协调机制、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灾害监测体系等环节也需要下更大功夫。2017年,我国《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落实各方责任,拿出行动,打通体制机制的障碍、完善资源整合的渠道,才能让“防”永不掉线,让“减”有实效。

防灾减灾,就是打一场持久的人民战争。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无疑是最有效、最直接、效益最高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一方面,把专业技术、基层组织、人民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强化日常防灾避险的实战演练,形成防灾减灾工作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防灾减灾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只有真正认知灾害风险并积极参与减灾,才能将风险与损失降到最低。比如,消防车被私家车堵住进不去、消防通道被杂物堆满逃生人员出不来,技术再进步,也有救生云梯够不着的地方。把防灾减灾的楔子嵌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才能尽最大可能降低自然灾害的伤害。

防灾减灾,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安全与幸福,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是一项永不竣工的“生命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建设者,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工程的“质量”。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守安全红线,关口前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我们才能持续构筑生命安全防线,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陆勇毅)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