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019-11-26 18: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甄婉珂  
1
听新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

  《意见》全面系统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要求,是统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顶层制度设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发挥了立柱架梁、奠定基石的重要作用,对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新体制,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新体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之举。建设管理新体制,关键是要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集中力量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从规划标准到建设标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依据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规划,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特征,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标准和内容,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强化用途管控,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制度和规划上先行一步,才能在今后的建设中走稳每一步。

  发挥科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招。为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的翅膀,需在质量安全、加工装备、营养健康等领域“深耕细作”。其中,良种创新是上游,要走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就是从让科技和创新两条腿走路。选取一批土壤盐碱化、酸化、退化和工程性缺水等区域,针对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采取专项工程措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绿色农田建设示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等,提升农田生态功能,以科技赋能建设高标准农田,才能让现代农田高质量“出产”。

  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机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高标准农田建设公益性强、受益面广、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必须依靠政府的有效组织和推动。对此,农业农村部已推动从中央预算源头上对原有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全部进行整合,设立农田建设专项。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试行)》。2019年,中央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94亿元。今年10月,中央财政已提前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616亿元。财政上的支持,政策上的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走出了稳稳的步伐。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许多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浆田”变成了阡陌纵横的“万亩田”“吨粮田”“高产田”。据中国科学院评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节水节电率可达24.3%和30.8%,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可减少13.8%和19.1%,在降低投入的同时,减少了面源污染。

  到2022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可以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0%,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甄婉珂)

标签:
责编:袁中江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