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校园娃娃能否少些“官”念
2019-10-09 21:3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孟亚生  
1
听新闻

  据《扬子晚报》报道,今年秋学期开学不久,一所招生非常严格的小学,一年级班级25名新生中有23人被“任命”为班干部,只有两个是“平民”。一位没能当上“班干”的学生,其家长心有不甘,找到学校、老师软磨硬泡,直到为孩子谋到一个“领读员”的“官位”方才罢休。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少学校在班级中设置一些图书管理员、健康卫生员、纪律检查员等岗位,着力从小培养学生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这本无可厚非。一些家长想让孩子在这些岗位上得到锻炼,提高综合素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设立这些岗位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利用这些岗位更好地服务其他学生,在服务他人中提升自己能力和水平。

  然而,我们发现,一些家长、老师却将“好经”念 歪了,将“好路”走偏了。有的家长想出花样为孩子跑官要官,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出名,让孩子适应社会上当官争权、为自己捞好处等不良倾向。有的老师,喜欢把“官位”当奖品,谁上课发言积极了,谁帮老师擦黑板了,谁向老师“告密”了,就奖励谁一个官当当;也有的把“官位”当人情,送给有需要的学生家长,以此融洽与家长的关系。

  有人说,“学生官”既不占职数,又不拿薪水,多些无伤大雅。可事实却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教育时报》曾对180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过专题调查,想要当班干部的学生占到89.5%,其中,想当班长的学生高达七成,而其中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当班干部的不足1%。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看民生”特别节目的记者,曾询问贵州山区小学生长大后的理想是干什么时,几名稚嫩的小学生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进城,当官!……

  如果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那么小学阶段则是人生的“育苗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正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模式。如果家长、老师不当的言行育出了“病苗”“歪苗”“邪苗”,那将来很难长出笔直的大树,也很难结出甜蜜的果实。成人世界中的“官本位”“功利化”侵蚀与污染着孩子纯洁的精神世界,小学生在家长“跑官要官”、老师“奖官送官”中学会了曲意逢迎、告密、唯官是从等“潜规则”,进而沾染上官僚习气。无论家长出于哪一种心情、秉持哪一种态度为孩子“跑官要官”,无论学校、老师出于何种目的对学生“奖官送官”,都无一例外会伤害孩子,让孩子纯洁的心灵蒙上灰尘。孩子只有在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养成积极的、健康的人格。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对待职业,让孩子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非当官一条道。今年国庆前夕,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中,有不少是无官衔的科学家、教育家、演艺人员、巡边护边人员、普通牧民等。要培养孩子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当官”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是以权谋私、以权谋利的工具。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明白官职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学会从纯粹地比权力转为对责任的慎重。学校也应该树立起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制定出一种公正、合理的班级组织形式,还学生们一个天真无邪的心灵,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健康纯洁的成长环境。

标签:
责编:苗津伟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