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媒体报道,教育部日前印发文件强调,高校和实习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安全健康的环境,不得安排学生到娱乐性场所实习,不得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不得扣押学生财物和证件。这提醒我们,暑假实习要“实着习”,不能“虚着来”,更不能“变了味”“乱着来”。
随着暑假的到来,实习进入高峰期。实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其意义在于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实习是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品质的实习锻炼,可以锤炼技能、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有着丰富实习经历的毕业生,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求职过程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实习都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虽然大部分实习都是好的,但从实践看,也有的实习变味、走样:有的沦为走形式、走过场,在网上买来实习报告,挂个名、盖个章,或是通过亲戚朋友开实习证明;有的打着实习旗号、让学生充当廉价的劳动力,在流水线上“拧螺丝”,在车间里“装箱子”,实习变成“变相劳动”;有的安排学生去娱乐场所实习,比如会计专业学生在鬼屋扮鬼、检查游戏设备,与专业学习毫无关联,实习变“无效工作”;有的以内部推荐、提供就业机会为诱饵,实习成为“付费实习”。凡此种种,都背离了实习锻炼的初衷,甚至超出了教学与实习要求的边界。
怎么样让暑期学习真正“实”起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关键是端正心态、正确认识。有什么样的心态,往往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收获,对实习生来说,实习既是提升能力、开阔视野的实践机会,也是自我审视、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更是与实习单位、与社会搭建的沟通和对话的桥梁。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在短暂的实习期内“实”有所获。营造健康的实习生态,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更是学校和实习单位的事。对校方来说,要尊重学生实习意愿、保障学生实习权利,不能把组织实习作为赚取外快、创收的手段,尽可能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对社会来说,对不规范的实习行为,要加强监管,此次教育部有关文件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靶向整治,为提高实习品质提供制度保障,就是让暑期实习“实着习”的一种积极作为。(魏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