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市政府通报了19个关于涉企政策不落实的负面典型案例,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深刻反思,举一反三排查整改。不护短,方能更好补短板,这种直面问题、直击痛点的态度和做法值得点赞。
推进一项工作,难免出现进度不一致、成效不统一的情况。补齐短板是抓工作落实必须解决的问题,可让不少政府部门犯难的是:抓得松了,力度不够短板依旧;抓得严了,担心短板曝光受到社会质疑。特别是面对一些负面典型类短板,有的部门“不敢抓”,担心公布负面典型会影响自身形象、挫伤干部积极性,因此一味注重正面宣传,对问题遮遮掩掩,当个“老好人”;有的部门“不会抓”,要么避重就轻找出些表面问题做做样子,要么把问题推到下属单位、个人头上。无论是“不敢抓”还是“不会抓”,实际上都会放过“病灶”,容易导致问题久拖不决、落实迟迟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宣传正面典型、深刻剖析反面典型,找差距、抓落实。正反两方面案例同样具有教育意义,优秀示范激励人们见贤思齐,反面教材则警醒人们见不贤而内自省,特别是曝光负面典型往往直击问题本质,成为推动工作进展的突破口。找差距、抓落实,要求我们面对短板甚至是负面典型时,拿出不护短、不遮丑、不手软的态度,敢于自揭短板、自加压力,真抓实干把短板补齐。
不护短,作风正。各部门勤于自我检视,把找差距当作强化作风建设的一剂良药,让干部远离心理“舒适区”。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在适当压力下往往有更出色的表现。不护短的态度,就是一面保持压力的“镜子”,时刻提醒干部“正衣冠”,力戒消极与怠惰,以奋斗之姿和担当精神干事创业。同时,曝光负面典型的做法也强化了问题导向。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更为复杂的现实难题,比如,优化营商环境需要部门间通力合作,假如一些部门埋头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凡事一味强调本单位的困难,许多工作部署就难以落实。
需要指出的是,曝光的根本目的仍是抓整改、促落实,起到“红脸出汗”之效。补短板应当找准病灶、摸透病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激励其知耻后勇,促使各个参与任务的主体肌体健康、充满活力。应抓小抓早,当问题处于萌芽状态就及时“扯袖子”,建立起闻过则喜的良好氛围,对标找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