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从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到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从网上的纪念活动到各地举办的祭奠仪式,清明时节,全国各地缅怀英烈、纪念英雄的气氛日渐浓厚,人们以不同形式追思心中的民族英雄。
巍峨墓碑下,卓越功勋;青松绿柏中,英气凛然。英雄是枪林弹雨里视死如归的傲骨,是遍地烽火中不屈不挠的脊梁,是时代前行中的价值标杆。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正是千千万万的英烈甘于奉献牺牲,才有了国家的富强,才有了你我的“岁月静好”。清明时节,我们祭奠革命先烈,是回顾历史,也是为继承传统,每一次追思都是灵魂的洗礼,每一次缅怀都在积蓄前行的力量。
缅怀英烈就是点燃精神火炬。狼牙山上,弹尽粮绝,英雄殊死反抗;乌斯浑河畔,八女英灵,荡气回肠;“为了新中国,冲啊!”烈士的呐喊直上云霄、地动山摇……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犹如长风出谷、雷霆万钧,迸发出摧枯拉朽的力量。我们走进烈士陵园,在缅怀英烈中唤醒记忆,在真诚表达中传递真情,就是点燃人们心中的精神火炬,照亮全社会的爱国情怀。无论是革命烽烟中,还是在建设年代里,或是改革开放的征途中,拼搏进取、不停奔跑的内在动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英雄用实际行动铸就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才有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追思英魂就是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清明节前夕,昆山新党员代表走进烈士陵园祭奠先烈,面对鲜红的党旗进行庄严的入党宣誓;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大学生志愿者们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将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成为他们精神的归宿,我们就能筑牢价值的基石。不忘记英烈的流血牺牲,我们才能更好地汲取历史营养,以复兴为追求,传承接力棒开创未来。新时代仍需要我们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如此,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精神支撑。
家国同祭就是凝聚追梦动力。清明节的意义,在于表达对先辈的缅怀与感恩,保持对传统的敬畏与尊重,但如今,早已超越一人一事的悲喜,被倾注了故人故土故国的深厚底蕴。南京明城墙挂起城市英雄海报,祭先烈和祭先人已经成为清明的一个传统,一种风俗。这也让人们知道,英雄从来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新时代的清明节让家国情怀更炙热、家国梦想更奔腾。铭记他们的事迹,保持和他们一样的初心与作风,锐意进取,勤勉工作,把对英烈的崇敬之情化作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民族复兴的关键航程,呼唤英雄荟萃,需要激荡雄风浩气。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我们以清明节为契机,在缅怀英烈中凝聚追梦动力,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风雨无阻向前进,勠力同心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苏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