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既提高了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解决了农村人口就业问题,确保农民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然而,丰富的物质生活、优美的村容环境只是农民能力和认知振兴的载体,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重视农民是主体,激发农民能力发展与认知水平的振兴才是最为关键的内生动力。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离开农民这一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势必成为无源之水。
尊重首创精神,提升参与广泛性。农民主人翁的地位不容动摇和错位。政府的工作应更多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基层工作要创新群众交流通道,倾听群众需求,建立基层服务机制。要给农民赋权、放权,政府重在把握宏观方向,微观项目上可由市场与农民自主衔接,激发农民的首创精神和内生动力,避免乡村“千村一律”。
激发谋划动力,提升规划可行性。乡村振兴规划的主体是群众,专家只是协作者,规划要服务于建设。乡村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建设不能依靠规划一蹴而就。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参与振兴的组织力度,听取农民对于村镇建设的意见,尊重农民规划主体地位,发挥专业机构规划的协作力量。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做适时调整,避免规划“墙上挂挂”。
培养法制意识,提升维权积极性。要摒弃“引来企业带进钱”的传统思维,不能让强势资本代替老百姓唱主角,本末倒置。要明确政策边界,培养法制意识,加强对群众权益观教育。做好风险管理和预警,通过划定土地保护红线,确保农业生产;通过对进入农村的经济主体商业行为规范,确定农民权益保障红线,避免经济发展“忘了老乡”。
乡村因人而美,因人而兴。农民才是乡村最坚实的守护者,只有激发农民这股内生动力,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裴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