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贫困地区调查,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盖得漂漂亮亮,却因无法解决部分村民就业、生产等问题,大量空置。(7月15日《人民日报》)
安居乐业这是群众美好生活中的基层,而要实现群众的幸福梦,就要解决他们的安居梦,所以,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异地扶贫搬迁就成为了大家点赞的好举措,但是也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漂亮的扶贫安置房成为了摆设,没有人去住。
原来,这些漂亮的扶贫安置房之所以没人住,是因为无法解决部分村民就业、生产等问题,即便有人住,也要跋山涉水走山路回原来的村子种地,这种增加群众负担的新房再漂亮也难以让贫困户搬迁,也让好好的房子空置了下来。
细想之下,扶贫安置房之所以未能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生产等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精准扶贫“不精准”,为贫困户打造美丽的居住环境并没有错,甚至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帮助贫困群众的时候还需要“多走几步”“多想一些”,才能够除了住,还能够想到他们的生活。
显然,这个扶贫安置房就容易让人想到“拍脑袋”决定,缺乏了对群众生活的了解,自然容易出现贫困群众“住老房怕塌,住新房怕饿”的问题,也反映了扶贫安置房并没有安置好他们,自然也难以赢得民心。
群众需要的扶贫安置房不仅仅能够让他们“住下来”,还要能够让他们“活下来”,宜居宜生活的地方才能够让他们“留下来”,这样的扶贫安置房才具备了群众需求的“美丽”与“生活”并存的要求。
所以,解决贫困群众的居住问题,不是“一建了之”,更需要给村民“未来”,让他们喜欢在新的地方生活,让他们不担心在新的地方生活,能够打消他们后顾之忧的民心工程才能够把扶贫做到村民的心坎上,让扶贫出实效。(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