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3.15”不应成为媒体的秀场
2018-03-16 09: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消费者“扬眉吐气”的日子。消费者成了主角,而不法厂、商家则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每年“3.15”,各地都举行活动,中央电视台更是有一台规格很高的“3.15”晚会,内容是曝光假冒伪劣产品,替消费者撑腰,警示生产者和销售者重视产品质量。(3月15日中新网)

  不只是央视,许多省级卫视也纷纷举行“3.15”晚会,纸媒更是大幅增版,成了吸金的大好时机。年复一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已经越来变得像娱乐节目一样吸引民众的眼球。其实,各地被曝光的黑幕表面上看起来有鼻子有眼,但从中国媒体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监督和媒体自身经常发布虚假广告的情况来看,这种娱乐式的集中曝光,只是把3.15当成媒体的秀场而已。

  不可否认,每年的3.15,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都会集中曝光一批假冒伪劣产品,确实对不法商家有一定的震慑作用。然而,现在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已不只是市场上的问题,更是媒体和媒体人的问题。最近几年,虚假违法广告横行,除了巨大的利益诱惑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媒体的无视,只要打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都会充斥着毫无美感,极不负责任的广告,许多伪劣产品都是媒体吹出来的。像去年被披露出来的虚假医药代言“专家”刘洪斌,从西部边疆到东部沿海,从南方省份到东北三省,三年换了9个身份,在电视上纵横。还有像不久前被曝光的夸大宣传的“莎普爱思滴眼液”“曹清华胶囊”等等。可以说,媒体就是虚假违法广告欺骗消费者的最大帮凶。因此,仅想靠3.15那天,媒体假惺惺地曝光一些伪劣产品是远远抵销不了刊播虚假广告给民众造成的伤害的。

  3.15是媒体最难平衡的日子,一半是媒体的责任,一半是广告利益的诱惑。然而在这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面前,很多媒体却成了金钱的“俘虏”。有人说,“没有广告,人们偶尔会买到假货,有了广告,人们却就经常会买到假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虚假广告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3.15期间,媒体一方面扮演打击伪劣产品为民维护权益的角色,不得不通过办晚会、搞活动等秀一秀,另一方面又为舍得花钱的商家传播虚假信息广告,这样“两面性”角色的尴尬,到了百姓忍无可忍的地步。虚假广告造成的危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消费者的经济乃至健康生命的损失,他也让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失去了诚信和公信力。所以,媒体在监督他人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认真地监视一下自己呢?想杜绝虚假广告,还要堵住它的发布源头,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必须被追究责任,而且要追究媒体法人的责任,追究审核广告的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

  3.15期间媒体热热闹闹的“打假”活动确实很吸引人,但越来越多的充斥媒体的虚假广告,很难让人相信媒体靠一个3.15晚会的喧嚣作秀能让消费者获得安全感。这样的晚会办得越红火,却越像一个怪胎,广大消费者也就越感到迷惑,媒体也就越发尴尬。近年来百姓不断发出“希望天天都是315”的呼声,这既是说给职能部门听的,更多的是说给媒体听的。新闻媒体只有迎难而上,以高质量的节目吸引优质客户,积极行使依法履行舆论监督的正当权利,才能走出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才能使虚假广告不再有立身之地,也就不会利用3.15去作秀。(胡建兵)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