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全国两会大家谈】把“脱稿受访”当成领导干部“能力标配”
2018-03-09 14: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问什么,你就直截了当地讲,不用说省委书记说了什么、省长说了什么!”今天上午的黑龙江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两次打断一名念稿的官员。(3曰8日,中国青年报)

  因为接受记者采访念稿,一名官员两次遭到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强势”叫停。新闻一出,舆论为张庆伟“疯狂打call”,网友直言这样的实干派的领导“请给我来一打”。回顾新闻,有几个细节值得玩味。

  首先,受访官员事先准备了采访稿。这说明,这位官员已经预感到了自己会被记者提问,于是提前做了功课,预备了大段接受采访的稿子。就准备接受记者采访的态度而言,这名官员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只要该官员念的稿子有干货,够简洁,其实完全是可能赢得舆论点赞的。

  其次,受访官员把采访当成了汇报。可能是想说的东西太多了,也可能是在两会接受采访是“新姑娘出嫁”——头一次,这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选择了他熟悉的工作模式——汇报。在选择准备念稿的那一刻起,其实,不管记者提的问题是什么,这位官员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即便回答没有抓住提问的重点,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不会“说错话”。

  再次,受访官员缺乏必要媒介素养。实际上,记者提问,也“怕”受访者“照本宣科”。因为,这样的采访记者听到的多是套话、官话,记者也难以获取新闻点,自然报道就很难撰写地精彩。所以,一个具备媒介素养的受访者,应该懂得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话语,回答记者的提问,并且给出“干货”,少说“正确的废话、漂亮的官方、严谨的套话”。同时,在采访中,适时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回看这位官员接受采访的表现,场面甚至有点尴尬,这也难怪张庆伟会“强势”打断了。

  最后,受访官员发言总想突出领导。记者的提问,问的是关于乡村振兴,但这位官员的回答却“言必称上级”,刻意突出领导。或许,这位官员并非故意的,仅是习惯使然,但是却暴露了长久以来存在的“唯上”思想。

  这些年,随着媒体报道和监督不断升级,接受媒体采访已经成为了许多官员不得不面临的一门新功课。领导干部要想在采访中,有良好表现,赢得舆论点赞,“脱稿受访”是必备条件。放眼如今的两会会场,接受采访还念稿的代表委员,几近于无。他们要么不接受采访,只要接受采访都是清一色的脱稿发挥。换言之,“脱稿受访”已然成为不少领导干部的“能力标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一个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是否过硬,“脱稿受访”就是重要的检验标准。如果领导干部们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还请在平日的学习工作中赶紧“恶补”,不然,当记者将采访话筒递到自己面前时,结局就是无言以对的尴尬。(沈道远)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