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民生领域的许多难点问题,具有“两难”甚至“多难”特点,要算好改革的利益账,统筹各方利益关系,使改革平稳有序落地。(3月2日 人民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现如今,围绕民生的改革中,冬季清洁取暖、垃圾分类、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领域面临“两难”甚至“多难”的问题。但党中央不畏艰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改革,彰显了“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的民生情怀,向13亿人民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大民生改革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异地就医问题已经破题就是最好的例证。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高速路”全面运行,截至今年1月,备案人员已超过210万人,累计直接结算逾18万人次,基金支付28.54亿元,参保者每次住院少垫资1.6万元。可以说,这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凝聚了人心,坚定了信心。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发展全局的高度看民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支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破解民生热点难点,既是百姓受益的过程,也是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增长潜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党中央之所以多次强调“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其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几年,老百姓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被一一破解,这无外乎得益于民生领域的深化改革。相信,未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定会越来越强。(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