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哪儿来的?垃圾桶里捡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河水冲来的、泥巴塑的……面对这则“难题”,人们得到或给出过形形色色的答案。“中国父母的经典答案特别多,特别有创造性。”刘文利笑着说,“可唯独不说真话。”(2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最近几年,关于儿童性侵的新闻屡见报端。根据公益组织“女童保护”在2017年发布的《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中显示,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2016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涉及778人,其中女童遭遇性侵人数为719人,占92.42%;男童遭遇性侵人数为59人,占7.58%。在未成年人性侵害已有成为社会难题的趋势的情况下,两性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
受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性教育一直是一个比较边缘的话题,很多大人都对不会主动对孩子谈及这个问题,即使小孩对自己是怎么来的有所疑惑,大人们也会编造出各种精彩的答案将此搪塞过去。大人们的避而不谈,便导致了儿童性教育的严重缺位。这些年,猥亵学龄前儿童的新闻频频爆出,往往是事态严重后,才被家长得以知晓,事发后人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发问:受到侵害的孩子为什么不主动向家长反映?并不是孩子不会表达,而是懵懂无知的孩童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遭受侵犯。总有人觉得,这些东西“涉黄”,对孩子的成长有害,不能让他们知道,可犯罪分子恰好就是钻了这些“不知道”的空子。懂得男女有别,懂得自身的敏感区域不应该被他人随意触摸,是两性教育最基本的作用。
除此以外,人类对两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并不是大人们不断回避就能遏止的,并且越是遏止,便越是反弹。在如今发达的现代科技和开放的社会文化中,孩子们总会在不同渠道了解到有关两性的知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没能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念,这些自小便被大人们层层保护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判断力,则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诱惑的影响,那些通过旁门左道了解的东西,非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可能会催生更多的悲剧。堵不如疏,与其让孩子在独自在花花世界中迷路,不如从小便给予孩子正确导向,让其对两性有正确的认知。
当代社会,大人们应有正确的两性教育态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再对孩子遮遮掩掩。与其酿成悲剧后再来悔不当初,不如一开始就果断的扯掉这块遮羞布,大大方方的告诉孩子们他们是怎么来的,只有主动给孩子们灌输正确的两性知识,才能让他们在该类问题上有更明确、更理智的分辨,既能有效的保护自己,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伤害到他人。(文/刘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