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黑导游”强制购物的底气从何而来?
2017-12-30 11: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一则“云南导游嫌购物少怒骂游客来骗吃骗喝”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湖北武汉游客曹女士到云南景洪旅游时,录下一段女导游在车上骂人的视频。曹女士说,因自己没买翡翠,买的茶叶不到2000元,就遭到导游怒斥,还被赶下车。导游叫嚣:“不要以为你把导游视频录下来,回去投诉就有效。”

  尽管屡次上旅游黑榜,如今在云南,“黑导游”依然有“野火烧不尽”的感觉。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不找准低价游的病根儿,对症下药,恐怕曝光再多都不奏效。低价旅游团之所以长盛不衰,源于强制购物的常态与得逞,这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只禁止不合理低价游,很可能没瞄准靶子,严厉打击强制购物,严惩强买强卖才是治理的关键。一旦强制购物无法实现,旅行社不会做赔本买卖,低价旅游团自然会消失。

  早在2015年,国家旅游局就专门发文提出处罚标准,比如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甚至吊销经营许可证;处以30万罚款,违法所得超过30万的,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而在今年3月24日,云南省印发《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的通知》,详细列举了七大类共22条整治措施,被称为“史上最严22条旅规”。既然方方面面都很重视,为什么负面舆情还是不断发生呢?可见,关键还在于落实到位没。

  从导游叫嚣的话语里,可以看出她根本就不怕投诉。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一旦制度失去威慑力,效果必然有限。建议还可以加大惩罚性赔偿的力度,提高游客维权的意识。如果惩罚伤及不到黑心商家和黑心导游的筋骨,罚的永远比赚的少的多,这些处罚都是治标不治本。谁组织了宰客“低价”游,谁就得付出高代价,就该罚到他不敢宰客。

  此外,切忌存在游客花低价难免挨宰的想当然心理。游客们提高自身警惕,对低于合理限度的“优惠”多留个心眼,离坑远一点儿,都没错。但是别滥用“同情”在违规的旅行社与导游身上。否则,在打击强制购物时就可能手软,嘴上不说、心里上就默认旅行社和导游的耍横是一种必然。不要轻视这种微妙的心态,它很可能是下不来真力气整治的根源。

  最后,也要警惕某些管理者会担心:一旦低价旅游团消失,“显性旅游成本”上涨,游客人数可能减少,影响了当地旅游产业。换言之,如果低价诱饵思维不唯旅行社独有,一并要扭转的恐怕还有当地管理者的目光短浅与思想短路,而往往后者可能才是“黑导游”屡禁不绝的症结。(文心衣)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