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超过5亿人有家庭医生”的报道遭到网民吐槽,称和自身感触相去甚远。12月19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卫计委相关部门获得三点回应: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数字没有问题,是统计上来的。二是服务还要陆续跟上,请给时间。三是卫计委的相关司局近期将对这一新闻热点进行回应。(5月20日《科技日报》——5亿人有家庭医生是假的? 卫计委:签约数字没问题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nd/2017-12-20/doc-ifyptkyk5450714.shtml)
在咱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推广家庭医生,这当然是“惠民生”,而好事办好,我觉得,正确的态度,家庭医生应先求“医”再求“数”。
家庭医生,首先要让那些卧病在床或身体极度虚弱的病人享受家庭医生的“进家服务”,其中,问诊把脉开处方,还包括打针、挂药水、测量血压血糖等等;接下来,力求让家庭医生为行走方便的病人提供保健、治病的咨询服务,能入户行医更好;在此基础上,家庭医生签约数当然越多越好。
家庭医生要想确保进家入户,必须从经费上“双管齐下”;一者,特别是对那些贫困群体,政府财政应该有所补贴,要让他们能够请得起家庭医生;而对于更多的中产阶层来说,不妨采取“公补+私助”两结合方式来补偿家庭医生的劳动;二者,请谁来当家庭医生,而其服务的“价格几何”,那要通过市场竞争,让“买卖双方”自由交易,且还得有“优胜劣汰”,而不是“拉郎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家庭医生”这一项“医改”,应该能够医治“看病能、看病贵”。
就“看病难”而言,那边是大医院的“挂号难”而排长队,这边将有家庭医生为患者“就近看病”,大医院的专家医生能不能抽身下得基层?反观之,家庭医生应该是全科医生而最好能“保医百病”,但截至2014年底,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共有17.3万人,占医生总数比例仅为6%,而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根据目标要求,全国需要28万到42万名全科医生,这些全科医生能不能如期培养出来,能不能安心当家庭医生,现在都是未知数,怕就怕,家庭医生有“滥竽充数”,患者还是不得不去挤大医院。
就“看病贵”而言,那边是“大检查+大处方”,甚至于医院的科室还有“创收任务”,这边再来个家庭医生“签约收费”,会不会让患者经济负担“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这种“签约收费”,收多了,患者负担不起,收少了,医生没有积极性,说不定,“家庭医生”只是望梅止渴。
家庭医生,不可玩“数字游戏”,且家庭医生签约,也不可只签在纸上而“纸上谈兵”,有关“家庭医生”这方面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急功近利不行,更没必要争论“5亿人有家庭医生是假是真”,还是那句老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一些人家,有英国绅士们能够享有的上门诊病那样的“家庭医生”,我们不眼红,而对于当下的中国,我倒认为,推广家庭医生应该是“小步走,不停步”,应该“实打实”。 (张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