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省发改委、住建厅联合出台《江苏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办法》,提出到2020年设区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70%以上,其它城市达60%以上;南京、苏州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两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12月12日《新华日报》)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与垃圾分类回收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普遍都是 “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是政府宣传不够到位还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笔者以为,垃圾分类的执行需要各环节落实到位,不论是居民投放、社区收集,还是环卫运送以及最终处理都须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若出现“图省事”的情况,就会让分类夭折,半途而废。
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不少市民已开始把垃圾分类作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坚持垃圾分类的案例不鲜见:有坚持回收厨余垃圾,过着“零垃圾”生活的南京IT女;有高温天钻进垃圾箱给市民示范垃圾分类的银川市城管局荣洁公司垃圾分类指导员;还有从海外回农村普及垃圾分类,认识北京一半收破烂的女硕士……他们都在身体力行为垃圾分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即便大多数市民都在致力于垃圾分类,我们会发现垃圾分类的执行效果还是不理想的。比如:居民投放、社区收集环节,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导致垃圾的多样化,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单不能与时俱进,市民间歇会碰到不知道该把垃圾如何具体分类的困惑;比如:环卫运送环节,不少市民已养成分类倒垃圾的习惯;可是经常会发现垃圾拖车一来,也不管是哪个分类的垃圾桶都统统往拖车上一倒;再比如:垃圾处理环节,在垃圾中转站,垃圾没有再次垃圾分类,而是汇总到一起,压缩装运,统一处理。
由此可见,要做好垃圾分类,从宣传到落实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让垃圾分类真正实现。
垃圾分类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政府明确立法的同时,我们应从细节入手,每个环节都守土有责,提升建立社会层面的环境友好的意识,使得做好垃圾分类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夏夕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