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实现“家庭作业电子化”愿景过于憧憬
2017-11-23 08: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最近几日,笔者有幸见识了上小学的外甥在“一起作业”软件里答题。也了解到,由学校要求通过微信群、QQ群布置作业,或者在客户端(人人通之类)布置作业的方式早已屡见不鲜。还有人称学校这样的方式意在“吐故纳新”,电子化的家庭作业节约资源,也方便老师批改作业、统计错题等,更能让学生掌握电子设备的使用技巧。

  也有许多家长对于电子家庭作业现状的不满,其实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新型作业告别传统的意识形态灌输。这一点,增加了贫困家庭支撑设备的开支。那些不合乎现代智能化的“老年机”,显然滞后不得已被淘汰。二是新鲜的文字和思想进入家庭,对此,文盲或半文盲的家长,却很难达到无缝对接的教育初衷,比起纸质作业的布置更令人不可接受。

  笔者认为,与时俱进的措施依据类似“揠苗助长”的手法,也是老师规避自身教育责任的表现。归根到底,没过多的可取性,必须明白,网络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可适度利用,却不能过分依赖。电子作业纷呈趋势的说法虽迎合了人们的一般印象与感觉,但却与事实不大相符。

  首先,家长要警惕孩子沉溺玩耍的随意性。因为伴随信息科技成长的中小学生,缺乏很好的自我监督能力,自我控制水平较低,在家长无法全程监督的前提下,拿着智能手机,会不会出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现象,很难说。从可感知的现象出发,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美,什么行为应当摒弃,潜移默化出现价值迷茫。切入所关心的问题,如亲情、友情等等,玩手机和看书,实有天壤之别,前者虽生机勃勃,却不能开拓一片精神园地。

  再者,该分清“学什么”和“什么该学”的区别。目前,包括很多老师在内的“赞同电子化趋势”,因概念不清,实际上是错误的。教育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性课程,不从小掌握电子设备的使用技巧就落后于人的说法纯粹是吓唬人。电子化的海量信息多为碎片化资料,对获取知识可以应付,但对学习修身养性而言毫无意义。油墨书香的静读可磨练一个人的定力和戒骄戒躁态度,而电子化无法做到。成人都很难做到,何况是中小学生呢?过早接触电子化趋势并不同等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看书本的臆想也远大于电子产品的快捷。举个例子,比如唐代诗人刘长卿写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就是很好开发意境的列子。假如老师布置作业要学生根据诗人当时所见所感用纸画出这幅场景,一笔一划,切身体会,深刻理解句子含义,不比小小的手机屏幕注释好吗?这应该才是个人知识文化的熏陶和价值的建设。

  电子化家庭作业看起来是有个性,说另辟蹊径也不为过,进入操作层面未免过于乐观,怕也是有“提笔忘字”的后遗症吧!如是大势所趋,老师也应该先摸底学生家庭情况,对文化不高或者困难户给予纸质布置作业的选择,根据具体情况认真教学,而不是拿着“大势所趋”的令箭当令牌,笼统不分。

  作者:陈延福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