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盲人新生王宠申请住校被拒的新闻,近日引发关注。王宠是东北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2017级学生,也是该校招收的首位盲人学生。来校报到后,王宠被告知,校方“出于安全考虑”,未给他分配宿舍,而是要求其在家长陪同下在校外租房。
前段时间,甘肃定西残疾学生魏祥被清华大学录取,清华大学为其提供两室一厅的住房,并解决其母亲工作。2015年,宁夏籍盲人考生黄莺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她顺利入住了学生宿舍,学长们帮忙在其下铺粘贴了防撞条,学校还特意安排了结对志愿者,专门配备了一辆电动车。另外,学校帮忙为她定制一套盲文教材。东北师范大学以安全为由,直接拒绝盲人新生住学生宿舍,要求其在家长陪同下在校外租房居住。两相比较,于是很多人批评东北师大拒绝盲人新生,在对待残疾人学生方面的态度和人文精神与其他高校一比立见高下。
然而,我们不能就此简单的给高校贴上冷漠的标签,认定是缺乏起码的人文精神。盲人学生住宿舍,客观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包括东北师大在内的很多高校新建或新装修的学生宿舍,已经没有了“睡在上铺的兄弟”的生活,统一是上床下桌结构。这样的住宿条件,让盲人等残疾人学生居住,确实很不方便也不安全。再者,围观者所说的室友帮助残疾人同学,这是一种情义、高尚的品德,但拒绝帮助残疾人同学,也不能乱“挥”道德大棒。如果说偶尔帮助一下残疾人同学,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但要求同学每天帮助残疾人同学,时刻关心帮助盲人同学的不便,这就很难做到,不考虑成本高校也没有权利要求其他同学或者安排志愿者每天帮助盲人等残疾人同学。
经过双方的协商,东北师大在拒绝盲人学生住校之后,给其在外租房提供补贴,解决盲人学生父亲的工作。但笔者认为,学校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可夸耀之处,更何况盲人学生的愿望依旧是向往集体生活、跟舍友相处这样真挚的愿望。大学生活的珍贵除了学习,还有多年后值得怀念的集体生活的吵闹与温情,那份青春记忆是无形的财富。对于特殊群体而言,他们对寻觅知己、建立人际关系的渴望比一般人更强烈。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此次事件,作为学校,既然接收盲人学生来上学,就应该事先建好方便盲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无障碍设施,让盲人学生和家长消除后顾之忧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高校拒绝盲人新生住校,归根结底是高校以及整个社会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无法为残疾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和必要条件。中国自2014年向盲人考生开放普通高考,意义重大,但教育平权需要软硬件措施都跟上,在提供盲文试卷、延长考试时间等必要的人性化举措后,为考入大学的盲人学生提供宿舍也应提上日程。
一个好社会,应尽力不遗弃任何人。更重要的是,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相较于健全人,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往往更低,失业率和贫困率更高,家庭生活更困难。如果不能保障残障人士的受教育权和就业权,依然还是需要国家的扶助。为了让每一位残疾人学生都能像普通大学生一样过正常的校园生活,住进学生宿舍,享受集体生活,融入集体,必须保障残疾人学生的合法、正当权益。(文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