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有保障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但稳定、有保障背后,更多还是收入待遇的差别。没有编制的同事,工作两年了,工资基本没有大的变动,而有编制的话,两年内工资会有几次幅度不小的调整。没编制的同事可能比有编制的工作更幸苦,但是收入比有编制的少,更要比在民企工作的同龄人低。(8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近些年来,为了一个正式的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编制,一些年轻人真是拼了。因为是正式编制,一些本科生甘愿去当城市里的掏粪工;因为是正式编制,一些人会争着去当殡仪馆的火化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编制,意味着收入的多寡。在教育、医疗等行业内,有编制的员工和没有编制的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明显。2014年《羊城晚报》曾报道,在东莞,干着同样的工作,有编制的社区医生平均年薪不低于9.33万元,而没编制的却只有5.6万元,相差近四成。
编制,意味着工作是否稳定,一个临时工性质的辅警、城管,一旦工作出现差池,说不定就会很快卷铺盖走人。编制,还意味着职位是否有上升空间,有编制的人自然是“盘子里的菜”,属于重点培养对象。
当然,有无正式编制,在时下的中国差别还是相当大的,从这个角度讲,一些人追求“入编”,自在情理之中,社会应多一分理解和支持。可一些反对者就不这么认为了,他们觉得社会这么大,何必要在“编制”的一棵树上吊死?应该多去闯闯,多去创业。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必须看到,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创业除了要有闯劲儿,还要有资金、环境等。不撞墙不知道撞墙之疼痛,不创业不知道创业之艰难,非要将人都往创业路上赶,也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万类霜天竟自由”,就业和创业都是一种社会选择,说不上谁对谁错,适合自己的就是对的。因此,我们对一些人追求稳定的编制真的没必要大惊小怪,真的没必要风言冷语,宽容一点看,理性一点儿看,毕竟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岗位业需要人,而且是高素质之人。 (钱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