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6日,上海一个未满12岁的男孩解开了一辆无人管理的ofo共享单车机械锁,在骑行路上与一辆大客车相撞,被卷进车底最终导致死亡。7月初,该男孩父母将肇事司机及车辆所属公司以及相关保险公司起诉至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7月19日,该男孩父母追加ofo为被告,要求其共同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共索赔878万元,并要求ofo立即收回所有机械密码锁具并更换为更安全的锁具。
根据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上海弘茂汽车租赁有限公司驾驶员王某疏于观察路况,未确认安全通行,负本起事故次要责任;静安区交警认为,该男孩未满12周岁,驾驶自行车在道路上逆向行驶,且疏于观察路况,未确认安全通行,负本起事故主要责任。
究其事故原因,受害人不足12周岁,而ofo小黄车对投放于公共开放场所的车辆疏于看管,该自行车车辆之上也无任何警示受害人不得骑行的提示;且该车辆上安装的机械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用户还车时并不需要上锁,只需在App上点击“结束行程”即可;其次,即使还车上锁,也会有不少用户未将密码打乱,一按即开;即使密码被打乱,网络上也流传共享单车听声解锁秘诀。
目前这个事件只是在上诉阶段,孩子父母在丧子之痛下提起诉讼,可能一些人觉得不合理,但这正是法制中国的最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的意愿都能发出声音。另一方面,这个事件是对目前大火的共享经济的一次思考,迅速扩张的经济模式是不是在配套设施上有所缺失?不管法院如何判定,都是对共享经济的一次法理补充,也会敦促行业的优化进步,是法制中国建设的又一次迈步。比起为ofo喊冤,更重要的在于明确化本次及未来每一次交通事故中,应当怎样以一种更公平的方式划分责任,无过错情况下赔偿责任是否必要。当然,也要督促ofo做好车辆管理,尽早全面使用智能锁。悲剧已经发生,无知的死者及其大失方寸的家属也马上面临一场舆论的风暴。然而,如果思考不只停留在对无知死者和家属的嘲讽上,也许对于整个《道交法》和共享服务的安全意识,我们可以思考的更多。(文/朱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