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诡异的光”,诡异的高考题!
2017-06-09 09: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胡子白  
1
听新闻

  今天,三天的高考即将落幕,但围绕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讨论仍在继续。许多考生表示,今年的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太难,有人笑称,“高中三年,竟然输给了一条草鱼”,而该文作者巩高峰也被众多网友人肉了出来,而让大家觉得好玩的是,他自己对于自己的文章也只能“阅读”无法“理解”,“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我怎么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 

  这道阅读理解题最具争议的是结尾部分,该文章末尾为“现在,它早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要求考生们“赏析”这个结尾。 

  巩高峰发表在《青年文摘》上的这篇短文,确实是一篇含义隽永的美文。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特别时期一家人相濡以沫,共同享受“美味”的过程。在意外地捕获了一条小草鱼之后,一家人都对这个难得的美味充满了期待,于是把它烧成鱼汤打牙祭。但在烧制的过程中,小草鱼莫名逃脱,一家人享受了一顿“没有鱼的鱼汤”,却没有人质疑“美味”,也没有人戳破这个秘密。直到最后,父亲在柴火堆里发现了那条早已死去的草鱼。 

  多好的立意,多感人的情节,多唯美的文字。千不该万不该,作者最后不该让草鱼“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巩高峰为什么这么写?在被一众考生和家长的威逼之下,显然也不淡定了,只好央求大家:别再催我了,标准答案还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我哪里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只能告诉你们,鱼这样蹦出来的,闪着诡异的光……。 

  作者一篇随笔式的小文,兴之所至,未必就把每个字词都精练到博大精深的境界。以笔者所见,在一篇看似灰暗的故事之后,“诡异的光”只是某种调侃,点缀,冷冷的幽上一默,并无深意。譬如,把“诡异的光”换成“清冷的光”、“哀怨的光”或者“狡黠的光”,也都未尝不可,而且,并不影响文章整体的意境。 

  但诡异的不仅仅是草鱼的眼光,还有命题者的眼光。一个作者都无心的描写,却硬生生的被命题者给拔高了,甚至是节外生枝,偏要挖掘出无限的深意来。事实上这已经完全背离了作者的原意,背离了阅读理解本身的要求,也背离了高考的初衷。 

  高考自1979年恢复以来,已经走过了40年的岁月,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渠道。只是,越来越多的奇葩命题在推动高考离开了自己的轨道,这些题目不是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在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在钻牛角尖,是在让考生剑走偏锋。就如这“一丝诡异的光”的赏析,在路人眼里,与孔乙己老先生自以为得意的“回字的四种写法”何其相似。 

  在人们都在诟病我们的学子“高分低能”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然,是我们学校教育。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校教育?那是因为我们高考的指挥棒,不仅指挥偏离了方向,而且,在人们看来,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