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20万年薪背后的导向性才值得关注
2017-03-24 17: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文心衣  
1
听新闻

  近日,央视以《揭秘金蓝领:吊起“中国高度”的人》报道了一些蓝领故事,其中获得过“全国建筑装饰业技术能手”“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首席技能大师”、被称为“镶贴大师”的陶猛,年薪已经将近20万元,收入超过许多城市白领,引起热议。

  20万元的年薪算高吗?别说和金融从业者比了,就是和许多自嘲“IT民工”的程序员比,也算不上什么高薪。最近有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送餐员的平均薪已达到了6829元;快递员的平均薪资为7028元。而遇到“双11”、“双12”等电商狂欢节,快递员的薪金则轻松过万。新闻报道里说,陶猛的收入超过许多城市白领,这种比较本身就隐含了身份高低意识和社会职业歧视心理。

  说实话,我国社会对于能工巧匠的尊重,身份地位的认同,职场价值的实现远没有达到其应得的高度。时至今日,在国人的传统认知中,“劳力者”仍该处于收入分配的低端。这既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旧观念有关,又与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体力劳动者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供给远远大于求有着密切关系。久而久之,这种固化思维,妨碍着高水平技工的培养,影响着本就稀少的能工巧匠的社会认可度。

  如今,中国正进行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亟须大量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有关人才的供给却严重不足。虽然蓝领们的收入有所上涨,但工作时间过长、福利保障缺失成为了技能与体力劳动者面临的普遍问题。虽然蓝领从业者数量逐年增长,但大中城市依然出现用工荒的问题,尤其是年后的快递员、保姆、月嫂等岗位尤为明显,这与蓝领自身条件,文化知识与岗位职能不匹,热门岗位劳动力过剩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实现求职意愿与职位需求的高效匹配或将成为改善当前矛盾状况的关键。

  就在3月15日,人社部召开会议,要求贯彻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就在今年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发言指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如何补齐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短板刻不容缓。

  近20万年薪的确不低,但围观者何必大惊小怪?“首席技能大师”不会是一蹴而就,陶猛从普普通通的泥瓦匠走到现在,想必经历了许多困难与挫折,但是终究是苦尽甘来,成功的实现了自己在行业内的能力认同,令人尊敬。 “人以稀为贵”是一种必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国技术能手年薪近20万元”不是终点。薪酬不是万能的,但它的导向性不言而喻。如果能激励更多的普通工人变身技能大师,让更多能工巧匠高收入、有地位,使技师队伍有吸引力,不断培养出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那必然是喜闻乐见的。

  平等对待,不过于赞美夸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职业之间除了分工及工作方式不同外,早就没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劳力者”也不应该是“低收入”的代名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尤其需要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领头羊。随着国家以及企业越来越重视技工群体的素质及待遇相关,相信技术工人的身份与地位也一定会发生质的改变,尤其是在收入方面,会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来自制度层面的保护。(文心衣)

标签:大国工匠;年薪;蓝领;能工巧匠;技能大师;高级技工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