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制日报》连续刊发报道,质疑奥迪针对不同身份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优惠政策的行为,涉嫌价格歧视。(法制日报3月22日)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通篇阅读,作为汽车经销商,针对不同的消费团体,实施相应的消费策略,应该是无可厚非。而且按照销售方所说:公务员只是所有目标购车群体中一个小的群体。公司针对不同群体,如商务人士、教师、医生、律师等,都有不同的销售和营销策略。针对公务员的销售政策,只是刺激消费的促销手段,并不是基于身份。那么,缘何此优惠政策一出,会遭到因身份不同,涉嫌价格歧视的声音?奥迪降价怎和公务员扯上关系?
再进一步说,公司给该车型的市场定位是中高端收入群体,优惠政策主要是为了吸引各界精英人士。除了公务员,商界、医疗、教育、文体、法律等行业的精英也是其目标客户,分别给予了不同的优惠政策。而且旨在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中高端群体购买奥迪,更易产生示范效应,让这个群体能够更好地传播奥迪品牌,影响周围人群,这没有错。何况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别优惠属于正常的市场营销策略,没有突破法律框架等等如是,也应该都没有值得挑剔的地方。那么,质疑声音何来?其实,最终的症结还在“官车”二字抢眼,让公务员躺了公务用车的“枪”。
事实上,奥迪降价和公务员扯上关系,来源于坊间公众普遍认为奥迪是“官车”,还没有从思想上扭过这个弯。原因也简单,公车改革与公车私用、滥用等附生性问题的治理。一直以来公车治理本身是一场复杂的利益搏弈,这一点早已经被认同,在关于公车治理的各类措施中,公车私用的乱象依然纷呈出形式各异。当然,公车改革的难点并不在车本身,而在坐车的人,使用公车,已成了有权者的特殊利益。再加上一些地方在具体的公车治理中缺乏公众参与,几乎都是让坐公车者进行公车治理,公车运营成本模糊,公车数量模糊,乃至公车的正当性用途也有所模糊,自然就衍生出公车使用的乱象。也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奥迪降价自然而然就和公务员扯上关系,应验了那句“爱屋及乌”。
另外一个方面,奥迪降价和公务员扯上关系,也碍于其身份的特殊性。近年来,在一些贪腐官员落马后,分析官员的贪腐个案,不难发现大都存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问题。以房屋买卖为例,部分领导干部和普通百姓相比,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究其原因,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可以利用手中的职权,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好的房子,这明显属于权力寻租行为,也有部分商人向权力示好之嫌。如果引申至奥迪降价上,虽然是销售政策,只是刺激消费的手段,并不碍于身份,但两者相比对,总让人摆脱不了降价后的“下一步”延伸。为此,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得在权力的约束上和“三公经费”的预算、开支上下功夫。
一言以蔽之,奥迪降价和公务员扯上关系,还真是有点过。但清者自清,笔者相信,只要加大对公务用车的制度设计,加大对公务用车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约束,加大对领导干部的财产公示,或许奥迪对公务员降价就只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营销。(文/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