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没有历史底蕴的“风光带”, 还有什么?
2017-02-28 16:3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文心衣  
1
听新闻

  最近由于滨江风光带改造,在南京轮渡上百年的历史中,服役最久的一艘趸船“浦龙”号可能要面临被拆除。轮渡公司认为它已经成为文物,但又无力负担修缮费用。更重要的是,“浦龙”号需要一个水域来停泊,目前长江岸边罕有地方能容下,不少老船工都希望,能给它找个“家”妥善安置。

  南京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历史文化积淀。江边矗立的静海寺和渡江胜利纪念馆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地标性建筑;下关电厂、和记洋行、大马路等记录着民国文化;宝船遗址公园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沿着滨江风光带的绿道一路走来,一幅历史文化的画卷步步舒展,灵动而厚重。因此,滨江风光带不仅是一个风景长廊,更是一幅历史画卷。在交通不便利的年代,在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少说有十几亿人次从“浦龙号”身上走过,它迎送过孙中山的灵柩,搭载过年轻的毛泽东去北京。但传奇趸船自2010年“退休”后便一直静静地停在中山码头北侧的岸边,现在还落入“无家可归”的窘境,令人唏嘘。

  没有历史底蕴的“风光带”,除了官员的政绩、面子工程和孔方兄的光华,还能给这座城市留下什么?是需要我们的规划者和决策者不断反思的。遥看国内某些景点,平地而起没有故事还要往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上生搬硬套,更有甚者1:1山寨国内外早已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就说和中山码头一江之隔的浦口火车站,如今正在启动文物修缮和浦口老城改造项目,附近的老建筑遵从“修旧如旧”的理念,打造民国风情小镇。可见,这些见证历史的“老家伙”,不仅不是“累赘”,反而是可利用的“资源”。而对于承载着几代下关滨江两岸人民的成长记忆,曾经见证过无数历史大事件的百岁趸船,本身就是一个时代“见证者”,是一道有着丰富内涵的风景。一拆了之,岂止是太可惜。

  “民国文化游”素来是南京的一张名片,南京的民国建筑和历史资源一枝独秀,无与伦比。“浦龙”号的历史使命虽然已经完结,但是相信在偌大的江面上,替“浦龙”号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继续发挥它的“余热”并不是“非分之想”。更何况这艘趸船连棚架在内全是铆钉结构打造,这种工艺据行内专家介绍除了南京长江大桥,已经不多了。轮渡公司的领导更表示,这艘船工艺精良,许多新建的趸船质量也不一定比它好。也就是说,“浦龙号”不仅有沧桑的历史,制造工艺也极具传承价值,有它当历史文物保存下来的依据。不过,申报文物需要进行多方考证,需要查阅史料、走访航运部门等;先确定趸船的历史价值后,方可申报文保单位。这些后续还需要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才有可能实现。

  上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滨江风光带不仅是生态长廊,还应是文化的长廊,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怀旧。如果可以保留,它可以和南京下关民国文化一起,弥补水上文化的短板。放弃很简单,但也易成为职能部门懒政的借口,对于政府来说,塑造公信力除了纸上谈兵更需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决定成败。(文心衣)

标签:趸船;风光;下关;南京;民国文化;滨江风光带;轮渡公司;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