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备受关注的“空巢老人”之外,“空巢青年”一词近年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一人户家庭占总户数比例达12.45%,而在2000年,这一比例仅仅是8.3%。在这些独居人口中,背井离乡的“空巢青年”占比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1月21日澎湃新闻)
这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从客观上来讲,在城市中的所得是比较大的。其主要是因为空巢可以容人、容物,其容乃大;实巢则不能容人、容物,其容乃小。而这群青年又大多是远离拥有家小、“发小”的实巢,在一线城市中身居月租三四千元一处的空巢。这就使得他们的所得可以比家乡要大。一是大城市,都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二是大额收入,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待遇水平比乡村要好;三是大额消费,“空巢青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更倾向于“月光”和提前消费,有21%的“月光”现象或轻度负债,比普通青年的负债比例17%要高;四是网络大世界,他们在空巢里成天上网、玩手机。
但是,有得必有失,得大必失小。一是失去家小,“空巢青年”每天都在工作、上网、吃饭,没有机会在城市找对象谈恋爱,也无法回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唯一的“亲人”就是自己养的小猫小狗;二是失去可信赖的“发小”,在工作单位里都是互相竞争的同事,很难找到互不设防的真诚好友;三是失去小命,由于没有亲人好友,长年累月在空巢里孤独地生活,有的青年患上了心理疾病,还有的甚至无法忍受孤独而自杀。
而以上这些“失小”的存在,在价值上又是“得大”所补偿不了的。因为,家小、“发小”、小命都属于人的范畴,大城市、大额收入、大额消费、网络大世界则属于物质财富。这些物质财富在人类面前永远是第二位的,只有人类才是世界上的无价之宝。所以,我们绝不能为了争取“得大”而去当“空巢青年”,而应该为了克服“失小”才去将“空巢青年”转变为“实巢青年”。
那么,怎样将“空巢青年”转变为“实巢青年”呢?根据我国的实际,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改革为城镇一元社会结构。这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乡村青年背井离乡、到城市身居空巢的社会基础,人都是往高处走的。而一旦我们把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改革为城镇一元社会结构,在乡村实现了城镇化,背井离乡到一线城市身居空巢的青年就会终止,一线城市里的“空巢青年”也会返乡变为“实巢青年”。
同时,还要积极组织“空巢青年”参加城市社区活动,由工作单位组织他们开展联谊活动,并且要充分发挥青年的网络优势,鼓励他们用手机、电脑在互联网上寻求适合的社交活动,让青年走出出租屋,融入社会,广泛交友,自由恋爱,结婚成家,从而逐步减少乃至消除“空巢青年”。
(黄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