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山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及各城市具体分工进一步明确。
作为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今后长三角地区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纲要》涉及方方面面,有很多重点需要关注。其中尤需注意的是,国家战略下的“一体化”,绝非无差别的平均主义,而是提高经济集聚度、发挥比较优势的一体化。区域内各城市既要着眼大局,合理分工、相互协调,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立足自身定位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
此前,在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南京方案”时,南京的自我定位是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此次发布的《规划纲要》中,对江苏的要求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意味着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必须真正以创新驱动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作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和长三角中心区,南京也应当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们不仅要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更要发挥创新强磁场作用,积极探索长三角科创圈建设的有效路径,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让南京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两年来,南京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名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何放大创新名城建设的辐射外溢效应,把创新活动和创新产业发展扩展到整个长三角地区,需要破题。比如,专家就建议大力提升创新资源的互通性,组建一批跨地区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引导和组织实施一批跨地区的重大科研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不断提升创新政策的协同性,通过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跨地区顺畅流动;进一步提升跨地区共建园区的实效性,尽可能减少制度成本,推动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迈进。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中心区有27座城市,其中近一半位于南京辐射范围内,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南京而言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我们要立足这些独特优势,更加主动地观大势、谋全局,努力体现更强功能、发挥更大作用、增添更多贡献。在此过程中,创新是驱动引擎、第一动力。共同下好创新先手棋,全力做好创新大文章,既是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南京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率先突破的领域。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合作示范区,南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