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日报:精准治污,方能消除“纸上残墨”
2019-10-17 16:43: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吴云青  
1
听新闻

  上周末,市委主要领导在专题调度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时说,当前污染防治工作复杂性不断增加,一般化、大呼隆、粗放式的办法措施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推动粗放式管控向精准化、科学化、常态化治理转变。

  污染防治从粗放进入精准阶段,言出系有因。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总体上,水更清,天也更蓝了。比较简单的、容易见效的工作已经做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表现为某些地段、某些时候,河道水质还不算好,空气还不够通透。“大家半斤八两”的日子已经过去,在整体好转的大背景下,局部问题就像白纸上的墨迹一样显眼,需要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一个一个解决。

  有的难题,不是说所有办法都已用尽,而是有些办法,得到了一定阶段和条件才能狠得下心来要求执行。从本月15日起,南京绕城高速合围区内每天7时至24时禁行高排放机动车,就是当前为精准治气而出的一个“硬招”。治气是南京市生态环保工作的一项短板,要完成全年任务压力很大。8月以来,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度相关工作,市里专门出台“大气管控40条”,本月还启动了秋冬空气污染特别管控。这些“硬招”针对性很强,只要落实就可起效,眼下就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

  “硬骨头”难啃,也不全是决心和时机问题,有些是老办法难以奏效的,必须考虑创新办法,从思路、方法、技术等方面谋求突破。为了管住渣土车,南京市运用信用计分对渣土运输企业实施信用监管,成效显著,这一案例日前获得2019年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奖。此外,南京在管控工地扬尘方面也有不少创新办法。如今各地都在想方设法治气治水,我们除了要充分发挥本地智慧,继续探索更多创新做法,也应积极研究其他城市的优秀案例、先进经验,巧用他山之石攻我之玉。

  还有些顽固性问题反复出现、难以根治,环境质量始终上不去,说到底是需要提高站位、锁定目标、加大投入。环保是“一把手工程”,要从政治高度看环保,以非常之力抓环保。抓环保与抓发展绝不是相悖的,而是统一的。去年底,一份对全球7个国家7000多名劳动者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考虑迁往一个新城市时,人才最关心城市生活满意度,第二关心收入,第三关心空气和水质。南京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面向世界吸引人才,空气和水不仅是“内部”的民生大事,也关系到城市竞争力。

  污染防治到了现阶段,拖后腿的问题在哪里,大家都看得见,如何解决,市里有明确的办法,哪个板块在前、哪个板块在后,每周均有排名。唯有突出“精准”二字,在关键之处集中用力,一天一天争取,一个微克一个微克突破,用攻坚克难的务实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能拉长短板,进而向更高目标迈进。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