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日报:激活文物创意 促进文化消费
2019-06-03 09:46: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2019南京创意设计周系列活动——“两岸博物馆商标与IP授权交流论坛”近日举行,来自两岸多地的专家学者认为,博物馆文创应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将观众对文物展品的兴趣和认同,转化为文化消费。

  随着时代发展,照葫芦画瓢式的文物仿制品已经无法满足大众审美需求,深挖馆藏文物的文化基因,开发具有展览特色与精髓的创意产品,成为大势所趋。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把兴趣转化为消费,才能真正让文博文创走出深闺、融入百姓生活。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博物馆还做不到这一点。

  城市生活中,兴趣与消费并不难区分。前者是基于爱好和情趣的,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后者的涵盖范围更广,且往往是主动的、必需的、日常性的。我们在旅游或游览文博场馆时,购买的纪念品、工艺品、首饰、香水,都是属于前者。即买与不买两可之间,买是锦上添花,错过也不会后悔遗憾。当下,很多博物馆开始注重文创的实用性,也推出了衣服、食品、数码设备等日用品,让人们买了就能用上,绝对不浪费。但深究一层,当消费者回到家里、跳出博物馆营造的场景氛围,他还会想起这些产品并主动购买吗?答案并不乐观。

  所谓融入生活,应该是消费者有购物需求时,他会主动想起某个品牌,并通过最便捷的方式渠道下单购买。例如喜欢故宫文创产品的粉丝,当他想要买一个手机壳、一个水杯或一个笔记本时,第一选择可能就是打开故宫的淘宝旗舰店,这就是文物+创意产生的附加值。不过别忘了,附加值毕竟只是附加值,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品牌IP的影响力、市场渠道的成熟,这些要素才是吸引并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现在很多博物文创产品有创意、有内涵、够实用,可一谈到销售量就不行了。文创产品本质上也是商品,博物馆不能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要敞开胸襟、放宽眼界,用市场化思维经营好品牌,把控好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自身能力不足时,可以通过IP授权等方式,与第三方厂商品牌合作开发。博物馆的使命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找到更多、更恰当的方法路径,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本就是题中之义。

  博物馆是一座有待深度挖掘的“创意富矿”,把公众的兴趣转化为消费需求,文创产品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把传统文化、设计美学融入了日常生活,城市才能更具魅力,人们才能更加诗意地栖居。博物馆文创的未来,理应精彩纷呈,生生不息。□刘大山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