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通日报:擦亮慈善之乡的靓丽名片
2019-01-11 17:30:00  来源:南通日报  
1
听新闻

  □戴卫民 陈命荣

  “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可总有人还面临着困难,我们不能忘了拉他们一把。”4日下午,室外雨水连绵,通大附院病房内善意融融,百岁老人、张謇嫡孙女张柔武老人将2000元善款交到市慈善总会会长王德忠手中。(1月5日《南通日报》)

  张柔武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师,坚持23年行善不间断,这种积德行善的精神彰显慈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令人肃然起敬。过去市慈善总会在南通市区环城南路时,张柔武老人都是自己步行来捐款的,提前不告知,走时不让送。市慈善总会搬到新城区后,老人还专程委托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取善款。除定向捐款外,老人每年会捐赠1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善款,这些善款全部用于春节前慰问困难群众。

  慈善事业凝聚的崇高意志品质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不但有利于改善民生,提升社会保障能力,还是解决诸多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慈善是人类的文明之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南通以独特的江海文化孕育发展了广博深厚的慈善文化,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张謇以南通为重心所筹办的慈善事业不仅改善了民生,优化了公共环境,而且起到了道德示范作用,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近年来,南通两度获得全国慈善最高荣誉——慈善“七星级”城市。中华慈善博物馆落户南通,进一步厚植了南通慈善事业发展的根基,丰富了南通慈善文化的内涵,为南通这座城市慈善之乡的名片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应该看到,我们市民的整体慈善意识还不够强,投身慈善事业的人员数量还有待提高,还没有形成以慈善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慈善公益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没有相适应。

  擦亮慈善之乡的靓丽名片,首先应当把慈善公益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拓宽开展慈善工作的思路,着力于将慈善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广大市民在心灵上内化为“自愿、平等、奉献”的精神追求,在实践上外化为“尊重、友爱、互助”的人际互动。慈善公益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反过来可以推动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发扬光大。当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上升为一种“现象”,当一个城市的善举成为一种“时尚”,这个城市的慈善事业必然会迈入快速发展之路,结出累累硕果。其次,发挥好凡人善举的典型示范作用。把选树、宣传、礼遇慈善公益先进典型作为重要途径,加大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和提高公民慈善意识宣传活动的力度,文明新风典型评选特别是“十佳慈善之星”“十佳助人为乐之星”“十佳志愿服务之星”的评选活动,凸显了“慈善”的主题,在全社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新时期慈善事业倡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为市民来说,只要有一份善心,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除了捐款、捐物,扶贫济困、扶助老幼病残等传统慈善项目之外,参加公益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参与慈善事业的一种形式。再次,注重慈善精神的激励引领作用。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地区,是需要用精神来凝聚的。同样,慈善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慈善文化的孕育,把现代慈善理念与民族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思想、现代精神文明相融合,面向社会公众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华慈善博物馆是南通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传播慈善文化知识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当很好地运用这一有利条件,对社会群体特别是青少年传播慈善历史和文化,使之成为先进慈善理念教育的课堂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基地。

  站在2019年新的起点上,江海大地正在开启新的征程。进一步弘扬先贤张謇开创的慈善精神,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江海志愿者服务,精心培育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等各类典型,进一步擦亮“慈善之乡”的城市名片,让精神文明建设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是江海儿女肩负的历史重任。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