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荔枝锐评:为什么学生营养餐会频频变质?
2018-09-14 17:46:00  来源:荔枝网  
1
听新闻

  文/尼德罗

  (作者尼德罗,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时事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9月12日,河南周口商水县一小学的食堂,公布的菜品是鸡丁炒西葫芦、蒜薹鸡丁。但是,上到学生餐桌上的却变成了半碗素面,因为素面太干,许多孩子只能用热水泡过之后继续食用。商水县的这所学校营养餐公然造假,恐怕不是第一次了,当然,他们也不是第一个造假者。

  就在不到两周以前,江西万安有部分学生因为吃了营养餐而腹痛住院。原因在于,万安县多所学校食堂的食材严重变质、发霉。还是在江西,有人曝光上饶县的一份营养餐招标书中,对于“鸭腿”注明:要符合GB/T23568《国家标准》,而这个标准是工业机床标准。显然,招投标的种种猫腻,并没有因为营养餐涉及学生身体而消失。

  再早一些的2016年底,中国教育报的两位记者曾因为在黑龙江甘南县采访学生营养餐,被当地民警带回派出所打伤。记者采访获悉,甘南县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知道有“4元营养餐”政策的存在。

  一直以来,营养午餐被看成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的产物。在2011年4月由民间组织发起免费午餐项目之后,当年10月,中央政府正式介入,决定每年拨款160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之后又将标准提升到了4元。

  国家推行的营养餐制度惠及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想要不出一点问题是很难的。毕竟,营养餐制度既能获得政府运作的优势,也会染上政府运作的弊病。优势自不用说,营养餐的供应范围和规模都有了几何级的提升,而劣势则主要发生在执行层面。

  东北师大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善槐、邬志辉曾公布过一份针对国家“营养餐计划”实施5周年的专题调研报告。该报告重点指出,营养餐的资金拨付存在严重的延时问题和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导致很多学校都出现了先由家长垫付资金的现象,此外,像买菜、烧饭、洗碗、水、电、煤气这些开支也缺乏配套资金。

  资金层面长期存在问题,就会导致政策执行变样。对于基层政府官员来说,一方面给他们出了难题,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机可乘——长期无法顺利执行会迫使更高一级的领导默认他们对资金进行截留和再分配。事实上,从江西万安和河南商水两地发布的处理报告来看,问题决不只是出现在学校层面,而是涉及到教育、食品安全等多个部门的权力寻租问题。这也说明,那些仅仅针对基层老师和食堂师傅制定的执行细则,其实作用极为有限。真正能够决定招投标流程,资金拨付和监管工作的政府机构,反而疏于对规则的遵循。

  落实营养餐的理想类型,应该是政府出资,同时向本土化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模式。例如,学校所在的社区、村庄,应该组织一个由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组成的小团体来接手和监督营养餐。由于这类社会组织存在于当地的社会网络,和学生、家长存在基本的信任关系。所以,这些社会资源可以帮助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不会走样。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矫正。

  现在的问题是,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营养餐的落实,但地方层面上既有一定苦衷,也乐意钻取空隙、雁过拔毛,最终导致了营养餐频频变质。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激活基层活力这一点上来。如果基层连看似松散的团体、组织都没有,那么温情的营养餐还会继续沦为一碗冷面,这一点并不因大城市热心人士的愿望而转移。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