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北大120周年校庆在北大邱德拔体育馆举行,面对十多领导和海外来宾,北大校长林建华致辞时,要求北大学子“要励志,立鸿鹄志”,但他将“鸿鹄志”读成了“鸿浩(hào)志”;同时他还将“莘莘学子”读成“(jīng jīng)学子”。林建华在致辞时读错字,引发网络热议。(5月6日华商报)
读错“鹄”,若出现在平民百姓之口,出现在坊间,恐怕不会有如此高的“热度”。这件事出在北大校长之口,出现在校庆上,显然产生了“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的效应。
5日,63岁的林建华就读错字在北大未名BBS上发道歉信,承认自己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信中,林建华表示“很抱歉”“再次致以歉意”,愧疚之心,溢于言表。
知耻而后勇。致辞读错字,林建华一再表示歉意,不难看出,林建华内心充满内疚和自责。一所知名的大学校长,在致辞中读错字,难免超出常人的想象,而在造成影响后,林建华不回避事实,特此发表道歉信,其重视程度和抱歉之意着实是非常诚恳的。
汉字的数量有九万多个,常用的约三千个。能全部认识的,基本属于汉字专家级别的,能读出常用汉字的,特别是能根据语言环境和一字多音的属性,能读准3000常用字的人,也属有限。何况,林建华是一位毕业于北大的理学博士,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林建华在致辞中读错字,听者应有容错之量,尽管作为北大校长不应该在致辞中读错字。
面对致辞读错字所引起的网络热议,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多角度地思考一下,尤其要跳出字看字。
指出读错字,体现了没有“赵太爷说对的,还会错么?他田地就有二百亩!”的心态,体现了坚持真理,纠正谬误的质疑精神,不因名人而避讳,这种质疑和求实的精神,比多认一个汉字来得更为可贵和重要。大学的可贵之处,在于“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这一问题,对于林建华来说,除了致歉外,还正如他在道歉信中所表示的,“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从中可见林建华深刻反省和自警、自励的态度,也让人“读”出不唯“名”而唯“实”的精神。
在技术处理上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地方。如果致辞是北大办公室秘书所写,起草致辞的秘书或办公室主任在向林校长提交致辞时,应该换位思考,对可能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有一个研判,和林校长做一个互动,这应该是秘书工作的一个内功。
林建华致辞读错字,之所以会引起热议,还涉及如何看待名人的问题。戴嵩是唐朝有名的画家,有一天,他画了几幅《斗牛图》到集上去卖,只剩下一幅破损的样品挂着不卖。这时,有牧童牵着水牛经过这里,牧童在这幅《斗牛图》前看了一会,摇摇头说:“这画跟真的水牛顶架不一样。”戴嵩连忙问道:“哪儿不一样呢?”牧童熟稔地说:“公水牛顶架时,尾巴夹在腚沟里,可这画上的水牛顶架,尾巴都翘起来了。不信我让公牛顶顶架给您看!”牧童把两头公水牛牵到一块,很快就顶斗起来,尾巴果然都是夹在腚沟里。此后,戴嵩画的《斗牛图》,牛尾巴就不再翘起了。可见,名人不是神,不是通才,名人有所长,也有所短。林建华的道歉信写得很平实,针对林建华读错字的问题,要把林建华当成人而不是当成神去看。(范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