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拿什么拯救“被实习”的大学生
2018-01-24 09: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被学校强迫实习了一星期,不止一次有了想死的念头。”在微博上,山东聊城大学学生写下一封“求助信”。这位学生透露,学校要求数百名大三同学,寒假期间到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苏州佳世达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名义上是实习,实际上则是通过与劳务中介签协议,把学生“卖”给工厂流水线当工人。(2018.01.23 央广网)

  毕业前的实习本应该是学校为了毕业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而设置的毕业课程。其重点是通过实践经历让学生提升自身技能与对社会的认知。而报道中的山东聊城大三学生竟然成为了廉价劳动力被学校“卖给了”工厂,不但在实习中不能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专业知识,反而承受着不应该的高强度工作压力。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倒卖廉价劳动力的二传手。即使是为学生寻求实习工作也应该本着真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经验的本质目的出发。而不是随便找一个实习单位与其暗度陈仓压榨学生。大学生是一群有朝气有理想有干劲的青年群体。他们是怀揣抱负即将走向社会的建造者。学校既然培养了他们就应该呵护好自己的培养成果。维护好大学生的自身权益是所在学校的义务与责任。

  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如报道中所描述的如此多“被实习”大学生的不幸遭遇,让我们看到大学中毕业前实习乱象。这件事背后学校与企业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我们不得而知。我国基本所有大学都会安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实习。但是很多实习地点都是学校、老师决定,在选择实习企业标准上无法量化,随意性很强。学生的参与度低,基本上没有选择权。如此一来学校老师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中介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对学校监督审查,对学校及校内老师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抵制在实习实践中学校及老师与企业有私下交易、损害学生权益的事情出现。

  搭建沟通反馈平台,加强学生维权意识。山东聊城大学的实习乱象是因为一名大三学生在微博的求助信而曝光的。就说明教育部门应该搭建一个专门的与学生沟通反馈的平台。让学生有渠道反映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自身维权意识,不能迫于学校与老师的压力有苦不能言。同时畅通沟通渠道不但有助于学校方面的管控,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坚强后盾。(刘娜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