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燃煤取暖,问责不作为干部也可以
2017-12-08 09: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近日获悉,环保部已于12月4日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提出坚持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澎湃新闻12月7日)

  禁煤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当下空气治理的重要举措,然而禁煤并不意味着“禁暖”,大气污染防治绝不能建立在有人受冻的基础上。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但当现实一再刺痛人们的眼球时,环保部这份特急文件还是显得尤为必要——空气质量当然重要,但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

  其实两者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地方政府完全有时间做好:早在去年10月20日,有关部门就已确定京津冀共建国家禁煤区;今年3月23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就已出台,对实施范围、主要任务等具体事项予以明确,并要求各地分解落实任务,加大气源、电源保障力度。从各地公布的时间表来看,也纷纷要求10月底供暖季来临之前将各项工作做好。这意味着,有关部门完全有时间充分准备,以避免出现“无煤可烧、无暖可用”的尴尬。然而,在已进入供暖期20多天后,河北却频频爆出多所乡村小学仍未供暖的消息,老师只能带着学生跑步取暖,甚至有学生因此冻伤。

  这显然是人祸而非天灾。媒体报道显示,当地教育部门“煤改电”设备的招标工作在10月12日才完成,此时距离当地供暖日(11月15日)仅有一个月时间,可谓早已为今日的受冻埋下隐患——为何不能早日行动?讽刺的是,媒体报道后,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当地小学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全部供暖,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如果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就不会拖拉到快立冬才完成设备招标工作,而即使囿于各种原因无法全部完成,也会有各种临时供暖措施确保孩子们不受冻。空气指数关系着乌纱帽,学生们受冻就不会刺痛良心吗?这些在办公室坐视孩子们“跑步取暖”的干部,这些拿自己的错误“惩罚”无辜学生的干部,不应该被严厉问责吗?

  正是他们的不作为,将“禁煤净化空气”的好经唱歪了,不仅让群众受冻,也人为制造了对立情绪,似乎城里人的空气质量比他们温暖过冬还重要。因此,在燃煤取暖以解燃眉之急的同时,也要深入调查这些责任事故的原因,严厉问责相关责任人。

  北方的冬天的确寒冷,但这些更让人心冷的人,也应该被一并驱离。

  宋鹏伟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