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救命药”岂能因廉价就销声匿迹
2017-11-24 09: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必备药国产巯嘌呤片出现药荒。一些地方甚至连续5个月出现断货。国产“巯嘌呤片”从40元一瓶飙升至148元一瓶却仍难买到,一些患者不得不境外代购真伪难辨的进口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知情后批示要“将心比心”、“特事特办”,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21日表示,20日已完成295万片巯嘌呤应急生产检验并已陆续发货。

  “巯嘌呤片”断货还仅仅是我国廉价药“药荒”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廉价救命药频频告急,青光眼手术必用药丝裂霉素、治疗心脏病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效药溴吡斯的明片、,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罕见病需长期服用药青霉胺等等接连断货,不仅让病人的健康和生命遭受严重威胁,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潜在因素。

  据国家卫生部门监测结果显示,约有130种临床药品存在不同程度短缺。其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廉价“救命药”的共同点,就是安全、必需、有效,价格不高、生产药企少。但如果缺少它,患者不是找不到替代药物,就是替代药价格奇高。

  既然是可“救命”,那“救命药”又因何屡屡出现短缺?究其根本,恐怕关键在于其“廉价”。因其临床用量少,上游原料供应紧张,加之按照现行政策,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采购,并实行零加成,药品一旦以低价招标并定价进入医保支付体系,即使成本上涨也无法根据市场情况改变价格,没有了利润空间,药企的生产积极性自然不高,医生也不愿意开方子,导致“救命药”喊救命的现象频频出现。

  再有,廉价药是真的就“消失”了吗?实际上,很多断货的廉价药品经过改剂型、换包装等方式后重入市场,当然,其售价也大幅攀升。

  廉价药的“药荒”是诸多环节合力的结果,所以解决药品短缺并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我国一直在针对“药荒”现象出台兜底性政策,通过建立并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鼓励发展医药产业等战略性举措,在保障药品可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药品短缺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要想彻底根治廉价药“药荒”,应发挥好政府的“有形之手”,拉动市场“无形的手”,或可采取财政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调动药企的生产积极性,让救命药货源充足,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建立药品常态储备机制。进一步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调动医疗机构使用廉价“救命药”的积极性;还要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引导医务人员选用价廉质优的药品,让民众病有所医。

  药品是特殊商品,事关患者安危,无论其是否廉价,在生命面前,什么样的“理由”都不是理由。期望通过“大手拉小手”,让廉价药品回归市场,为我们的生命之舟保驾护航。

  吴辉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