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假官”横行奈何“屡试不爽”?
2017-11-22 09:0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27岁以前,他还是一个在微博上求关注的普通网友;但之后,他似乎找到了一条充满光环的“大道”:亦官,亦媒体人,有时又明确地以福建省直机关工委干部等名义,现身各大场合,并秀出了多张与省级、厅级领导的合照。他就是福建男子林智双。(11月21日人民网)

  骗子林智双经过自我包装,以不同官员身份出席各大活动,并秀出了多张与省级、厅级领导的合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屡试不爽。虽然最终林智双的假面被戳破了,但是此事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必须引起深刻反思。其实,纵观全国“假官吃香”的案例,在让人们忍俊不禁的同时,更是觉得匪夷所思,,骗子的“身份级别”不断变换;并且,这些骗子的身份不仅要“高大上”,还要“神秘”。那么,假官们大摇大摆为何屡试不爽?

  “人情”思想为诈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中国是人情大国,历来注重“礼尚往来”,本来是表达感情的“你来我往”,在如今的社会却慢慢演变成了“找门路”“拉关系”,在官场,如此不正之风表现更甚,由于想着“上面有人好办事”,有幸结识了这样的大官,为了以后办事情方便,受害人自然是掏心掏肺掏腰包,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也许也会心生怀疑,但是内心深处却抱着侥幸心理,自欺欺人地渴望他是“真官”,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心理,假官们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得手。

  “官本位”认识让诈骗有了可乘之机。有些假官,大摇大摆出现在各种高档场所,甚至于党政机关内,大家都觉得当官的就该大摇大摆,就该颐指气使,所以,看见了假官们的“大派头”就以为他是“真官威”;再者,民不与官斗,谁会冒着得罪大领导的风险去探究这个官员的真假呢?稍不留神,落得个“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骗子们本事一般,行骗的手法也不高明,无非抓住了“图方便”“走便道”的心理,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倘若受害人能保持高度的警惕,通过自己努力换取回报,假官们又怎能屡屡得手呢?窃以为,商品能造假,干部也能有假,确实令人深思,假官要清除,而人们的认识更要进一步提高,并不断完善相关监管、惩处机制,不给假官演戏的舞台。

  文/刘昭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