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放大招: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来穗局一共发布了3份有关住房租赁的文件,“三管齐下”为房屋租赁的规范管理“加码”。3份文件有颇多亮点:严禁群租房,禁止经营“胶囊公寓”,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
(10月31日《信息时报》)
广州市治理“胶囊公寓”确实出了大招,三家单位都从规定层面给出了相同说法:严禁经营“胶囊公寓”。从以往的规范到如今的禁止,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变化,却着实可以让“胶囊公寓”死无葬身之地。
外来人员越来越多,大城市里的“胶囊公寓”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一样野蛮生长。“胶囊公寓”的出现,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睡觉问题。但是,其带来的危害也显而易见。一方面,导致了群租出现,人员复杂,治安不好;一方面,不利于休息和健康,蜗居在小小的地方,连翻个身都困难。禁止经营“胶囊公寓”就是为了纾解这种社会安全隐患的。
从这个层面来看,广州市严禁经营“胶囊公寓”的做法是对的。但是这样的治理,是不是苦口的良药?苦口是一定的,是不是良药则要看疗效。到“胶囊公寓”去蜗居的群体指向明显,都是外来人口,有的是打工的,有的是漂泊的,有的是暂住的,有的是游玩的。这些人之所以蜗居到“胶囊公寓”里,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这个地方便宜,可以“凑合着睡觉”。没有了“胶囊公寓”这些人何处安身?
所以说,严禁经营“胶囊公寓”不能只是把人们赶出“胶囊公寓”,而是还需要三张“温暖的床”。
第一张“温暖的床”:廉租住房必须跟进。外来人口打工,短时期之内是不可能购买房屋的,他们只能租赁房屋使用。那么,假如说政府建设的廉租房能够满足租赁的需求,就可以化解他们对“胶囊公寓”的依赖了。
第二张“温暖的床”:企业宿舍必须拓展。一些企业,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的时候,会提供居住的地点,这就是企业的职工宿舍。要鼓励、倡导更多企业为职工打造温暖的家园,让职工在企业有居住的地方。企业成了家园,“胶囊公寓”也就没了市场。
第三张“温暖的床”:居住补贴必须发放。外来人员还可以选择从市民手中租赁家庭式住房,但是往往价格比较高。价格高其实也是市场,打压价格显然是行不通的,市场是自由的。但是,可以给与外来人员租赁住房补贴。各地都在争抢人才,留得住人才,不妨多出台补贴政策。
不能只把人们赶出“胶囊公寓”,要给他们一个“温柔梦乡”。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