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政绩不是“嗟来之食”
2017-10-30 09: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树立正确政绩观,通过积极作为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赢得人民群众广泛好评。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不正,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铺垫性工作。这不仅影响领导干部个人成长,而且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10月30日《人民日报》)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等九年。”果实收获前必须经过长时间培育,这是客观规律,政绩亦然。然而,现实中却有这么一股子领导干部:他们成天都在思考如何“短平快”地出政绩。这些人老是觉得为人民群众做事“太小”“太慢”,难出政绩,也出不了大政绩。也有的人错误地认为,“做得再好,也不过是帮领导挣表现”。有了这样的思想,做事就会挑三拣四,就会三心二意,凡是面子工作抢着干,凡是打基础、利长远的铺垫性工作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如果没有“汗滴禾下土”,何来盘中美食?没有“采得百花”的辛劳,何来甜蜜?急功近利出政绩,就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一些领导习惯当甩手掌柜,把啥事都安排给副职,安排给他人,如果出了成绩,功劳归自己,如果出了差绩,不仅不反思自己,反而倒打一钉耙,埋怨别人没有做好。如此,即使获得了政绩,也是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也是“嗟来之食”。

  人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世间一切不劳而获的东西,都是糟粕,出不了精品;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政绩就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政绩往往由一件又一件民生小事堆砌而成。没有3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没有“金牌调解员”李培斌,没有30多年始终坚持每年在山里“务农”超过200天,就没有“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没有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就没有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的塞罕坝……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政绩观出了问题,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挖空心思“谋政绩”,理想信念,服务意识就会出现偏差,落实到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中,则是自私自利、以权谋私、慵懒散浮拖,最终目空一切,远离人民群众,“公仆”成了“官老爷”。

  政绩在触摸群众冷暖中。“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老想着高大上、惊天动地、一鸣惊人的政绩,就会不屑与人民群众为伍,这样如何去感知群众冷暖,如何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到人间草木知”“花间觅路鸟先知”。领导干部要走近群众,融入群众,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从一句亲切的问候开始,从下田插秧,上山采果做起,在一点一滴中,在水滴石穿中成就政绩,这样的政绩才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李长安)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